教授姓名 | 专业 | 职称 | 研究方向/擅长领域 | 学术任职/成就 |
---|---|---|---|---|
李绍珍 | 眼科 |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 | 科研上与美国合作研究晶体蛋白,代表作《眼科手术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获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保健奖,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
邱璇 | 眼科 | 主治医师 | 斜视、近视、弱视、远视、屈光不正等 | 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所在科室) |
刘泉 | 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 |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 近视眼及其他屈光不正矫治及手术治疗,如全飞秒手术等,还擅长翼状胬肉等治疗 | 国内开展角膜微创屈光手术—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早及手术量多的医师之一 |
林小铭 | 斜视与弱视专科 | 主任医师、教授 | 斜视、弱视、近视等 | - |
黄丹平 | 眼整形科 |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 各种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如睑下垂矫正术等 | 广东省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国内早开展眼整形手术的专家之一 |
吴河坪 | 小儿与遗传眼病专科 | 副主任医师 | 疲劳、斜视、小儿斜视等 | - |
吴开力 | 眼科 |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 结膜炎、感染、老花眼等 | 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所在科室) |
鲍光全 | 眼科 | 主任医师、教授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 | 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所在科室) |
康南 | 眼科 | 主任医师、教授 | 白内障、青光眼等 | 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所在科室) |
何明光 | 眼科 | 主任医师、教授 | 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等 | 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所在科室) |
钟兴武 | 眼科 | 主任医师 | 眼表疾病、病毒性角膜炎等 | 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所在科室) |
黄晶晶 | 眼科学 |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 青光眼发病机制与视神经保护基础研究等 |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多项学术任职 |
袁进 | 眼科学 |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 角膜及眼表疾病;眼科高性能智能成像技术装备;新型生物修复材料 | 承担多项基金,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文章,制定共识/指南和标准,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完成成果转化 |
梁凌毅 | 眼科学 |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 角膜;眼表;眼与全身病 | 以或通讯作者在医学顶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执笔共识,兼任干眼学会理事等 |
林浩添 | 白内障科 |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 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先天性白内障的防治 | 高层次人才等多项荣誉,牵头/参与编写专著,承担多项科研项目 |
欧阳宏 | 分子医学 | 教授、博导 | 眼稳态调控机理、眼组织再生、角膜重建 | 中组部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等多项人才称号,多个科研项目负责人 |
葛坚 | 青光眼 | 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导 | 眼科与组织工程 ;近视防控研究;青光眼防治研究 | 首届中山大学名医等多项荣誉和学术任职 |
杨华胜 | 眼眶病与眼肿瘤科 |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 各种疑难性眼眶病眼肿瘤诊治 | 广东省医学人才,特色团队负责人 |
颜建华 | 斜视弱视专科 | 教授 | 斜视、弱视诊治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视弱视专科主任 |
解释说明:
- “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指所在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全国专科综合眼科排名中的名次。
- “高被引论文”指被引用次数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学术论文。
- “成果转化”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引言
在当今社会,眼科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常见的近视、远视,还是复杂的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都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而中山眼科医院作为国内眼科领域的佼佼者,其中心教授们更是凭借着精湛的医术、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不懈的科研精神,为眼科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福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不仅在临床治疗中拯救了无数患者的视力,还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着眼科医学的进步。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山眼科医院,深入了解这些中心教授们的风采。
中山眼科医院中心教授们的杰出代表
李绍珍:眼科界的泰斗
李绍珍教授是广东省台山市人,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眼科事业。1954年,她毕业于岭南大学医学院医本科,此后通过多层次的眼科专业学习,为她在眼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54年到2001年,她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断耕耘,担任过中山医学院眼科住院医师、助教、研究生、主治医师、副教授等职务,终成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
在科研成就方面,李绍珍教授与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合作,地对人类从胚胎到老年的主要晶体蛋白及其亚基进行研究。她发现成人α晶体蛋白的聚集体较胚胎者大;发现人透明晶体中γ - 蛋白各亚基量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变化,但总量恒定,在白内障晶体中则减少。她的这些研究成果为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此外,她的代表作《眼科手术学》也成为了眼科领域的经典著作,对推动眼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她还曾获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保健奖,并担任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为的医疗事业建言献策。
刘泉:激光近视眼治疗的人物
刘泉教授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他在近视眼及其他屈光不正的矫治及手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擅长全飞秒手术、ICL晶体植入术、个性化半飞秒手术、老视手术、优化相差引导的个性化手术、二次增效手术、个性化角膜交联手术等多种手术方式,还擅长翼状胬肉、角膜病、霰粒肿、远视等的治疗。
刘泉教授是国内开展角膜微创屈光手术—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早及手术量多的医师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激光近视眼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经验。他对近视眼手术及其相关疾并发症的诊治以及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的控制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众多近视患者带来了清晰的视力和新的生活希望。
黄丹平:眼部整形美容的专家
黄丹平教授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整形科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他擅长各种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对上睑下垂矫正术、小睑裂综合征矫正术,活动性义眼座植入术,双重睑成形术,眼袋整复术,以及泪道激光成形联合义管植入术和激光美容术,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丹平教授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6年,是国内早开展眼整形手术的专家之一。他不仅拥有精湛的手术技艺,还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是广东省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为眼部整形美容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眼部外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眼部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晶晶:青光眼防治的专家
黄晶晶教授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同时也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与视神经保护基础研究、青光眼形态学、功能学与微血管成像研究、活体眼前段测量大数据与AI研究以及青光眼患者管理与远程医疗研究等方面。
黄晶晶教授在中山眼科中心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一直致力于青光眼防治、视神经保护及眼科影像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她临床经验丰富,思辨分析能力强,手术技术纯熟。她还是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等,在青光眼防治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她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袁进:角膜及眼表疾病研究的先锋
袁进教授是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角膜及眼表疾病、眼科高性能智能成像技术装备、新型生物修复材料等方面。
袁进教授承担了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如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自然重点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等基金。他以及通讯作者发表文章80余篇,其中IF>10的有10篇,高被引论文4篇。他还制定了共识/指南4项,标准4项,申请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完成成果转化6项,累计转化合同金额近4亿。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还在实际应用中为角膜及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推动了眼科医学的发展。
中山眼科医院中心教授们的科研与临床结合
中山眼科医院的中心教授们非常注重科研与临床的结合。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科研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白内障的治疗方面,林浩添教授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先天性白内障的防治具有丰富经验。他在临床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白内障患者,了解到患者的需求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于是,他牵头/参与编写专著6部,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10余个项目,通过科研来不断改进白内障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在青光眼的防治方面,黄晶晶教授也是如此。她在临床治疗青光眼患者的过程中,深入研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视神经保护等问题。她通过开展青光眼发病机制与视神经保护基础研究、青光眼形态学、功能学与微血管成像研究等科研项目,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她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使得更多的青光眼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
这种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中山眼科医院的医疗水平,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教授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能够受益于新的医学技术。同时,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为科研提供了方向,促进了科研的不断进步。
中山眼科医院中心教授们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中山眼科医院的中心教授们不仅在临床和科研方面表现出色,还非常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他们承担着培养眼科专业人才的重任,为眼科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梁凌毅教授作为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培养的研究生获评奖学金和中山大学毕业生,培养的规培生获批中心规培生。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以或通讯作者在医学顶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执笔共识5项,执笔国内共识2项。他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学术成果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眼科知识和技术。
杨华胜教授也是一位的教育工作者。他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人才,特色团队负责人。他曾任眼眶病眼肿瘤科主任16年,在教学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学生讲解各种疑难性眼眶病眼肿瘤的诊治方法。他培养的学生在眼眶病与眼肿瘤科领域逐渐成长为骨干力量,为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教授们通过课堂教学、临床带教、科研指导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眼科专业人才。他们的教学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术成就上,还体现在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上。这些的人才在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眼科医疗机构,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
中山眼科医院中心教授们的社会贡献
中山眼科医院的中心教授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提高公众的眼健康意识和改善眼健康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斜视与弱视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会破坏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视弱视专科主任颜建华教授曾在昆明普瑞眼科医院,与视光与小儿眼科专家团岳以英教授、杨槐主任等联合会诊,共同为云南地区深受斜视、弱视困扰的患者带来治疗方案。他们的公益活动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改善了他们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此外,教授们还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眼健康宣传等活动,向公众普及眼健康知识。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众讲解常见眼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方法,提高了公众的眼健康意识。这些活动有助于减少眼科疾病的发生,促进公众的眼健康。
结论
中山眼科医院的中心教授们在眼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在临床治疗中,凭借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决了眼科问题,恢复了他们的视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科研方面,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眼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他们培养了大量的眼科专业人才,为眼科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贡献方面,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眼健康意识,改善了公众的眼健康状况。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患有眼科疾病,中山眼科医院的中心教授们是值得信赖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对于有志于从事眼科事业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教授们是学习的榜样。他们可以从教授们身上学习到专业知识、科研精神和敬业态度,努力成为一名的眼科医生。
展望未来,希望中山眼科医院的中心教授们能够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在眼科医学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步。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眼科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眼科医学将会不断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