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医生讯息 > 揭秘山东眼科医院史伟云:角膜病领域的传奇医者

揭秘山东眼科医院史伟云:角膜病领域的传奇医者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hhao243 上传提供

发布: 307 评论

类别 详情
基本信息 男,教授、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59年出生于安徽黟县
任职情况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山东省医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副会长,高人民法院第四届特约监督员(2023年 - 2028年),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学术兼职 山东省眼科学会青年学组组长、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组委员兼秘书、《临床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科杂志》特约审稿人、《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眼科》编委、《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及其他8个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角膜病学组组长,亚洲角膜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眼学科分会主任委员
教育背景 1980年从卫校毕业;1989年开始师从谢立信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全球角膜病大师Herbert E Kaufman教授博士后;199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眼科系深造一年;2000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研修一年
研究方向 角膜移植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和眼科药物学等
临床工作 能熟练完成各类眼前段手术,如抗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各种眼科屈光手术等,能够熟练进行各类复杂的角膜移植术,已累计完成近万例(部分资料显示超1.5万例)
主要作品 出版角膜病专著3 - 4部,如《角膜手术学》《角膜病学》;参编专著10部;发表论文近400 - 500篇,其中SCI收录百余篇(部分资料显示235篇)
科研成果 创新28 - 30项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研发生物角膜和人工角膜产品等4项产品,获III类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证书3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转化6项;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30 - 40项;主持制定专家共识15项
获奖情况 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22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高奖,山东省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3 - 4项,获第十七届“吴杨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2001年当选山东省十佳留学回国科技专家;2004年当选山东省首届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24年获评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解释说明:

揭秘山东眼科医院史伟云:角膜病领域的传奇医者

  • 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 97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SCI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论文,是上被公认的值得借鉴的科技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引言

在山东眼科医院,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史伟云。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眼科领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是医术精湛的医者,用一双妙手为无数患者带来光明;他是孜孜不倦的科研工作者,在角膜病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他更是一位杰出的,带领团队为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史伟云的世界,探寻他在山东眼科医院书写的传奇故事。

一、个人成长与学术历程

(一)早期经历与医学启蒙

1959年,史伟云出生于安徽黟县。1980年从卫校毕业后,他来到黟县人民医院工作,并师从当地好的眼科医生。在这个过程中,他凭借着对患者的关爱和勤勉多思的态度,医术得到了快速提升。也正是从老师口中,他次听到了谢立信的名字,这为他日后的学术道路埋下了伏笔。

(二)师从名家,深造之路

1989年,史伟云踏上了新的征程,他考取了潍坊医学院眼科专业研究生,开始师从谢立信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谢立信院士的悉心指导下,他系统地学习了眼科专业知识,为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他还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眼科系深造一年,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研修一年。在国外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前沿的眼科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

(三)学术地位的不断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伟云在眼科领域的学术地位不断提升。他现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重要职务。2022年7月,经过多轮严格学术评审和遴选程序,他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医药卫生学部外籍院士,这无疑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此外,他还入选了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众多的荣誉和头衔彰显了他在眼科领域的卓越地位。

二、社会任职与责任担当

(一)学术组织任职

史伟云在众多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他是山东省眼科学会青年学组组长、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组委员兼秘书等。这些任职让他能够在学术交流和行业规范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角膜病学组组长,他积极组织和参与角膜病领域的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了国内角膜病诊疗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他还担任亚洲角膜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眼学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在和国内的眼科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影响力。

(二)期刊编委工作

史伟云是《临床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科杂志》特约审稿人、《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眼科》编委以及《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等。在这些期刊的工作中,他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稿件进行严格审核和专业指导,为提高眼科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做出了贡献。他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发表,促进了眼科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三)人大代表履职

史伟云是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履行职责,关注眼科领域的民生问题。例如,在2024年,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优化罕见医疗器械审批流程的建议,有望在当年三四月份落地实施。这一建议如果得以实施,将对我国角膜盲患者带来极大的福音,体现了他作为人大代表为人民谋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司法监督职责

2023年,史伟云担任高人民法院第四届特约监督员(2023年 - 2028年)。这一职务要求他对司法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虽然这与他的眼科专业看似关联不大,但却体现了社会对他个人能力和品德的高度信任。他以严谨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为司法公正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研究方向与临床成就

(一)研究方向聚焦

史伟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角膜移植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和眼科药物学等。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角膜供体匮乏、移植排斥反应等。他的研究旨在从生物学基础层面深入了解角膜移植的机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他也关注眼科药物学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更有效的眼科药物,提高角膜病的治疗效果。

(二)临床手术精湛

在临床工作方面,史伟云展现出了高超的医术。他能熟练完成各类眼前段手术,如抗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各种眼科屈光手术等。然而,他为突出的是在角膜移植手术方面的成就。他是国内极少独立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超万例的专家,部分资料显示他已累计完成超1.5万例角膜移植手术。他所在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角膜病科团队,长期扎根角膜病的“医教研”一线,每年承担着全国八分之一的角膜移植手术量。

例如,2018年,史伟云做了全国例自主研发的人工角膜手术,患者是来自新疆和田的买吐孙。当时,买吐孙患眼疾失明已有17年,是由村干部扶着来的。手术后第三天,他的视力就恢复到0.5。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体现了史伟云高超的手术技艺,也为人工角膜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创新手术方式

史伟云在角膜移植手术方面不断创新。他首创角膜移植新术式30项,如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首创逐渐加压缝合技术,解决了圆锥角膜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差难题。开创飞秒激光的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解决了手工钻切不规则、切削深度难控制等手术并发症,视力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发明热成形 + 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解决急性圆锥角膜无法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难题。提出菌丝在角膜内存在生长差异方式的新理论,打破了真菌角膜炎不能行板层移植的手术禁区,创立修复和供受体匹配的角膜移植术,1枚角膜治疗3 - 5名患者,治疗费用下降70。这些创新手术方式大大提高了角膜移植手术的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四、科研成果与技术突破

(一)产品研发成果

史伟云带领团队在角膜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成功研发生物角膜和人工角膜产品等4项产品,获III类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证书3项。其中,团队研发的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打破了外国技术壁垒,实现国产人工角膜“零的突破”,解决了国内角膜盲患者的临床急需,为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此外,他成功研发生物工程角膜产品,解决角膜基质材料,实现了角膜供体的商品化供应,完全解决了板层角膜移植的供体问题。

(二)专利与转化

史伟云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并成功转化6项。这些专利涵盖了角膜移植手术技术、角膜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他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实力。专利的转化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有效结合,为眼科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科研项目承担

他先后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30 - 40项,主持863、973、基金重点项目等。这些科研项目为他的研究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使他能够深入开展角膜病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他在角膜移植排斥新机理及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角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论文与专著发表

史伟云在学术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他发表论文近400 - 500篇,其中SCI收录百余篇(部分资料显示235篇)。这些论文在国内外眼科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同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他还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角膜病专著3 - 4部,参编专著10部。这些专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角膜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推动眼科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获奖荣誉与人才培养

(一)众多获奖荣誉

史伟云获得了众多的获奖荣誉。他两次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2022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高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3 - 4项。此外,他还获得第十七届“吴杨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等。2001年,他当选山东省十佳留学回国科技专家;2004年,当选山东省首届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24年,获评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这些荣誉是对他在眼科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

(二)人才培养贡献

作为博士生导师,史伟云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培养了眼科学博士、硕士百余名,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100余名。他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为我国眼科领域培养了一批的专业人才。这些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眼科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六、行业影响与社会贡献

(一)行业引领作用

史伟云是我国角膜病领域的者,他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整个眼科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在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角膜病科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各种屈光性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产出多项系列成果。他的创新手术方式和产品研发成果为同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国内角膜病诊疗技术的发展。

(二)社会公益贡献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角膜病患者慕名找到史伟云,他所在的医院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让他们重见光明。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角膜盲患者的权益和需求。例如,他提出的优化罕见医疗器械审批流程的建议,如果得以实施,将使更多的角膜盲患者受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七、结论

史伟云在山东眼科医院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了我国眼科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在个人成长与学术历程中不断进取,在社会任职中积极履行责任,在研究方向和临床成就上取得了辉煌业绩,在科研成果与技术突破方面硕果累累,获得了众多的获奖荣誉并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在行业和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贡献。

对于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史伟云将继续带领团队在眼科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在科研方面,他可能会进一步深入研究角膜移植的机制,开发出更先进的角膜产品和治疗方法;在临床方面,他将继续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和治疗效果,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将培养出更多的眼科专业人才,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他也将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改善角膜盲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他在未来能够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人类的眼科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