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名称 |
合作方 |
活动地点 |
活动内容 |
活动成果及影响 |
长兴爱尔眼科医院 |
长兴县吕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
吕虹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为村民提供眼部检查、量血压、健康咨询等服务,用LED视力表灯箱检测视力,用专业设备检查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告知治疗方案及护理流程,讲解眼病防治及眼保健知识 |
增加老年人眼科保健知识,提高爱眼、护眼意识,得到老年人好评 |
县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浙江烛光慈善基金会 |
无 |
未提及具体地点 |
为3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提供现场健康义诊服务,用专业视力检测仪器检查,筛查白内障等疾病,提出治疗建议,解答疑惑 |
患者视力提高,如张大爷视力从不到0.2提高到0.7;受到患者好评;10年下派专家486人次,筛查眼科疾病4368例,完成公益白内障手术430余台,推进优质医疗下沉 |
浙江金华眼科医院(派出援疆医生) |
无 |
新疆温宿县佳木林场克孜勒阔坦村、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 |
下乡义诊,开展“白内障光明行”及“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健康普惠筛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
2023年门诊接诊10998人次,收住院患者1425人次,手术539人次;为蔡女士治疗后视力从0.3恢复到1.0;筛查人数达105150人次,建立屈光发育档案5000余人次 |
周口市眼科医院 |
周口市政府办公室、周口市电视台、周口市日报社 |
淮阳县齐老乡柳南行政村 |
开展送医、送药诊疗活动 |
活动现场人潮涌动,具体成果未提及 |
聊城市眼科医院 |
无 |
未提及具体地点 |
为患者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等,普及医学保健知识,接受咨询,提出治疗建议 |
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健康聊城建设 |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医院 |
无 |
董银平老人家中等 |
医生上门送医,发现并关注患者眼病情况 |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 |
爱尔眼科医院 |
樊城区中原办事处医务、文艺工作者 |
牛首镇 |
为村民义诊,解答病因并提供治疗方法 |
受到村民感谢,村民希望医生多来 |
爱尔眼科医院 |
郡塘村委会、生米卫生院 |
生米街道郡塘村 |
免费进行眼科健康检测,进村、入户检查,进行疾病诊断、用药指导和治疗建议 |
为村民眼部健康保驾护航 |
星沙爱尔眼科医院 |
长沙县北山镇福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老年协会 |
村居家养老服务站 |
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眼科体检,检查多种眼科疾病,询问眼部状况及生活习惯,给予诊疗建议及方案,科普用眼知识 |
关爱老年人眼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桐城爱普眼科医院 |
桐城市卫健委、范岗镇关工委 |
范岗镇 |
在“全国爱眼日”为中老年群众提供免费眼科检查和咨询服务,讲解常见眼病知识及防治方法 |
引导大家关注眼健康 |
术语解释:

- LED视力表灯箱:一种采用LED光源的视力检测设备,能提供稳定、清晰的视力检测环境。
- 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儿童青少年眼睛屈光状态变化的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近视等问题并进行干预。
引言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眼科疾病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许多村民的心头。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乡村地区的村民往往难以获得及时、专业的眼科诊疗服务。而此时,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善举,宛如一道温暖的曙光,照亮了村民们的“光明之路”。这些医生们带着专业的设备和知识,深入乡村,为村民们送去了健康和关爱。他们的行动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眼部健康状况,更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让乡村充满了温暖与希望。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精彩世界,感受那份浓浓的温情与责任。
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背景与意义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在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态势。城市地区往往集中了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包括先进的设备、专业的医生等。而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在眼科领域,这种差距更为明显。乡村地区的村民想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可能需要长途跋涉到城市的医院,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可能面临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例如,一些偏远山区的村民,为了看一次眼科疾病,可能需要提前几天规划行程,乘坐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车才能到达城市医院。
提高村民眼健康意识
乡村地区的村民由于缺乏专业的眼科知识,对眼部健康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很多村民对常见的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了解甚少,往往等到病情严重时才去就医,错过了的治疗时机。眼科医院医生下乡,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免费的眼科检查,还通过科普宣传等方式,向村民普及了眼科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了村民的眼健康意识。例如,在一些义诊活动中,医生会向村民详细讲解如何预防近视、如何保护眼睛等知识,让村民们受益匪浅。
助力乡村健康发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良好的视力对于村民的生活和生产至关重要。通过医生下乡,及时发现和治疗村民的眼科疾病,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参与到生产劳动中,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健康差距,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具体实践
多样化的义诊活动
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开展义诊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医生会在村中的广场、养老院等地设立义诊点,为村民提供眼部检查、量血压、健康咨询等服务。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们会使用专业的设备,如LED视力表灯箱、眼底镜等,对村民的眼睛进行全面检查,筛查出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等常见的眼科疾病。例如,长兴爱尔眼科医院联合长兴县吕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眼科义诊进村社、爱心护眼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医生们先用LED视力表灯箱对每名老人进行视力检测,然后再用专业设备针对老年人易患的眼部疾病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束后还会针对性地告知治疗方案及护理流程等实用知识。
还有的义诊活动会结合特殊的节日或主题,如“全国爱眼日”等,开展相关的科普宣传和义诊服务。桐城市卫健委、范岗镇关工委、桐城爱普眼科医院在“全国爱眼日”联合开展的“‘睛’彩人生从小呵护,美好‘视’界为老守护”眼科义诊活动,为中老年群众提供免费的眼科检查和眼健康咨询服务,同时送上眼健康科普知识,对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低视力等几种常见眼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影响作了深入讲解,详细介绍了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防治方法,解答大家的防病保健咨询,引导大家关注眼健康。
手术治疗与救助
除了义诊活动,一些眼科医院还会为患有严重眼科疾病的村民提供手术治疗和救助。县第二人民医院联合浙江省眼科医院、浙江烛光慈善基金会,三方共同举办“济世烛光,点亮淳西”大型公益活动,为30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张大爷今年82岁,视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但因经济困难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此次公益手术让老人的视力从不到0.2提高到了0.7,双眼视物清晰,老人激动不已,紧紧拉着医务人员的手不断道谢。
在一些援疆地区,医生们也会积极开展手术治疗工作。浙江金华眼科医院派出的金华市第十一批援疆医生、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戴晓丹,为当地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浙江金华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受援医院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在全县范围内免费开展了“白内障光明行”及“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健康普惠筛查,重点针对温宿县86所学校开展眼视光筛查工作,筛查人数达105150人次,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5000余人次。
入户送医服务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医生们会提供入户送医服务。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医院眼科医生朱琴,经常“送医下乡”,她披上雨衣,挎起药箱,来到董银平老人家中。前些年,董银平患上了双眼睑内翻,终日被流泪、畏光折磨,痛苦不堪。朱琴在一次“送医下乡”过程中,发现了董奶奶的眼病,于是就想带她到县医院手术,可老人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又合并其他病症,不适宜外出。朱琴便定期上门为老人检查和治疗,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感人故事
医患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医生下乡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医患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新疆温宿县佳木林场克孜勒阔坦村,援疆医生戴晓丹下乡义诊时,发现65岁的蔡女士因视物不清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后续蔡女士到医院进行复查,并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治疗。戴晓丹对该患者印象颇深,她说:“病人刚入院时视力只有0.3,出院时视力成功恢复为1.0,视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蔡女士和家人对戴晓丹医生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将戴医生视为亲人一般。
在一次义诊活动中,一位老大爷紧紧拉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这些医生真是好人啊,大老远跑来给我们看病,还不要钱。我这眼睛看东西模糊了好多年,一直舍不得花钱去医院,要不是你们来,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治好。”医生们听到这些话,心里也感到无比温暖,更加坚定了他们下乡服务的决心。
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眼科医院的医生们为了村民的眼部健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深入乡村开展义诊和治疗工作。聊城市眼科医院自2020年起,持续开展了“我为家乡做贡献”下基层健康义诊活动。院前服务部组织了多场健康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心血管内科主任成立新认真倾听患者群众陈述,细致了解患者以往的病历和检查资料,热情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解疑答惑。许多医生在下乡过程中,遇到恶劣的天气、艰苦的条件,但他们从未抱怨过,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眼科医院医生下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交通与设备运输难题
乡村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道路崎岖不平,这给医生下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一些专业的眼科设备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运输起来也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可以配备专门的下乡车辆,对车辆进行适当的改装,以适应乡村道路的行驶要求。对于设备运输,可以采用小型、轻便的设备,或者对大型设备进行合理的拆卸和组装,方便运输。此外,还可以与当地政府、村委会等合作,提前对道路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医生和设备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语言沟通障碍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村民可能使用当地的方言进行交流,这给医生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医生可能听不懂村民的方言,导致无法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村民也可能听不懂医生的普通话,影响对治疗方案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可以招募一些当地的志愿者,让他们在义诊活动中担任翻译,帮助医生和村民进行沟通。医生也可以提前学习一些当地的方言,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提高沟通的效率。
后续治疗跟进问题
在义诊活动中,医生发现了许多患有眼科疾病的村民,但由于乡村地区医疗条件有限,一些患者无法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患者到城市医院治疗又面临诸多困难,如挂号难、住院难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可以与城市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为乡村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挂号、住院等。同时,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医生到乡村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患者提供后续的治疗指导和服务。
对未来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展望
扩大服务范围
未来,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服务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除了现有的义诊、手术治疗、科普宣传等服务外,还可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医生可以为乡村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指导,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此外,还可以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儿童、青少年等群体,加强对他们的近视防控工作,为他们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提高眼科医院医生下乡的服务质量,需要加强对医生的人才培养。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医生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新的眼科诊疗技术和方法。同时,还可以鼓励医生到乡村地区进行长期服务,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还可以培养一批乡村本土的眼科医生,提高乡村地区的眼科医疗水平。
形成长效机制
眼科医院医生下乡不能只是一时的活动,而应该形成长效机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眼科医院开展下乡服务,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医院可以制定详细的下乡计划,定期组织医生下乡开展服务。同时,还可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医生的下乡服务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结论
眼科医院医生下乡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公益活动,它为乡村地区的村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通过多样化的义诊活动、手术治疗与救助、入户送医服务等,医生们不仅为村民解决了眼部健康问题,还提高了村民的眼健康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医患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然而,眼科医院医生下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交通与设备运输难题、语言沟通障碍、后续治疗跟进问题等。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展望未来,眼科医院医生下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人才培养、形成长效机制等措施,让更多的乡村村民受益。相信在政府、医院、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眼科医院医生下乡这项公益活动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乡村地区的眼部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地区的医疗问题,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乡村的健康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