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机构咨询 > 眼科医院检查眼底的秘诀大揭秘!

眼科医院检查眼底的秘诀大揭秘!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上传提供

发布: 111 评论

检查方法 具体方式 优点 缺点 适用情况 检查准备 检查过程 检查后注意事项
直接检眼镜检查 医生通过直接检眼镜,与患者面对面距离较近,观察眼底结构 能清晰展示视神经盘和黄斑区域的细节 视野较小,对视网膜周边观察困难 初步观察视神经盘和黄斑区域 患者在暗室取坐位,检查者根据检查眼别选择位置,无需特殊准备,但需患者配合调整瞳孔大小 检查右眼时,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位于患者左侧,左手持镜,用左眼观察 一般无特殊注意事项,若散瞳检查,散瞳后一段时间内可能畏光、视物模糊,需避免强光刺激
间接检眼镜检查 医生通过间接检眼镜和凹面透镜,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观察眼底结构 视野较大,能展示视网膜周边的病变 放大倍数较低,观察细节较直接检眼镜差 检查视网膜周边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等复杂病变 同直接检眼镜检查 配合特殊透镜,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进行观察 同直接检眼镜检查散瞳后的注意事项
眼底照相(fundus photography) 通过专门的眼底照相仪,将眼底的图像记录下来 能清晰展示眼底病变,便于医生观察和随访,特别适用于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一些眼底疾病单纯通过此检查不能完全确定 排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裂孔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长期随访 患者调整好头的姿势,可能需散瞳(根据照相方式) 患者注视特定方向,照相仪记录眼底图像 散瞳后注意避免强光,等待瞳孔恢复正常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 在患者静脉内注射荧光素钠,利用眼底照相仪记录眼底血管的充盈情况及血管通透性 能详细了解眼底血管病变,对诊断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射造影剂,有一定风险,如过敏等 诊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 详细告知医生自身病史、过敏史等,可能需进行皮试,患者调整好状态 先注射荧光素钠,然后利用眼底照相仪记录眼底血管情况 检查后多喝水促进造影剂排出,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如有及时告知医生
眼底镜检查(包括直接和间接) 直接眼底镜医生手持设备直接观察眼底结构;间接眼底镜配合特殊透镜使用 操作简单(直接眼底镜),能直观发现眼底血管改变,如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渗出、裂孔、脱离等,是眼底检查基础项目和眼科普查项目 一些细微或早期的眼底改变难以察觉 初步筛查眼底病变 无需特殊准备,但需患者配合调整瞳孔大小,患者在暗室取坐位 同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过程 同直接检眼镜检查散瞳后的注意事项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通过近红外线光扫射到人眼底,通过人眼底视网膜、不同细胞层的反射波的不同,经计算机系统分析并成像 能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检查过程快速,无需注射造影剂,安全性高,可呈现类似于活体下的视网膜解剖结构,不含辐射,对眼底无损害 价格相对较高 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诊断 患者调整好头位,放松状态 患者只需注视仪器内的固定点,设备通过激光扫描视网膜的横断面图像 一般无特殊注意事项
OCTA 相关文章未详细提及具体方式,推测与OCT原理相关 - - 可能用于更详细的眼底血管和组织结构观察,辅助诊断某些眼底疾病 - - -
眼底A/B超 A超主要用于测量眼部的各种参数,如眼球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B超适用于屈光间质不透明时,通过获取二维图像来观察眼内情况 A超能帮助医生了解眼体结构具体情况;B超能检查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眼内及球后占位性病变、眼眶占位性病变、眼内异物等眼底疾病 - A超用于了解眼体结构参数;B超用于屈光间质不透明时的眼内病变检查 患者调整好体位,放松眼部 A超通过探头接触眼部测量参数;B超在眼部涂抹耦合剂,用探头扫描获取图像 检查后擦净眼部耦合剂,注意眼部卫生

眼底检查相关信息 详情
检查环境 宜在暗室进行,因暗环境中视网膜反光对比质量较好。可以不用散瞳检查,但散瞳条件下检查范围更大,且视网膜反光更明亮
眼底镜结构 眼底镜下方手柄中装有电源,前端为接有凸透镜及三棱镜的光学装置,三棱镜上端有一观察孔,其下有一可转动镜盘。镜盘上装有1 - 25屈光度的凸透镜(以黑色“+”标示)和凹透镜(以红色“+”标示),用以矫正检查者和患者的屈光不正,以清晰地显示眼底
眼底检查部位及记录方法 以视乳头为标志,记录病变部位与视乳头之间位置关系;以视乳头直径(1PD = 1.5mm)为单位,估计病变范围大小及与视乳头之间距离;病变水肿隆起或凹陷可根据病变与正常视网膜屈光度之差计算。屈光度每差3D约等于1mm。差数为“+”者表示隆起,差数为“-”者表示凹陷
眼底检查的整体流程(一般情况) 1. 准备:让患者调整好头的姿势,保持离床面1米左右,同时让患者注意关闭眼睛和松弛肢体。2. 瞳孔扩张:医生会给患者点滴一些瞳孔扩张药物,使观察结果更准确。3. 观察眼底:通过使用手持式或台式的显微镜,医生仔细观察患者眼底部位,包括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头等部位。4. 记录结果:医生会记录观察到的眼底病变情况,如血管状况、视神经头的压迫等异常情况,以备后续诊断使用

术语解释:

  • 眼底: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包括位于眼球后部的玻璃体和视网膜,有视神经、视网膜、视网膜动静脉血管、黄斑区(视物中心)等重要结构。
  • 屈光间质:包括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通道。
  • 屈光度:用于衡量透镜的折射能力,凸透镜用“+”表示,凹透镜用“-”表示。
  • 视乳头:又称视神经盘,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
  • 黄斑:视网膜上视觉敏锐的区域,主要负责精细视觉和色觉。
  • 视网膜动静脉血管: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和氧气,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 荧光素钠:一种用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造影剂,注射后能使眼底血管显影,便于观察血管病变。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利用近红外线光对眼底进行扫描,通过分析反射波来视网膜的横断面图像,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
  • 眼底A/B超:A超主要用于测量眼部的各种参数,B超用于在屈光间质不透明时观察眼内情况。

眼科医院检查眼底的秘诀大揭秘!

备注: 1. 不同的眼底检查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2. 在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等有创检查前,患者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和过敏史,以降低检查风险。 3. 眼底检查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监测的“窗口”,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血液病、颅脑疾病等,对于这些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 4. 对于一些细微或早期的眼底病变,可能需要多种检查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病情。 5.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应尽量放松,配合医生的指示,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6. 若检查后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7. 眼底照相的常用方式包括散瞳眼底照相、免散瞳眼底照相、广角/超广角眼底照相,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8. 眼底检查的结果记录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患者应妥善保存相关的检查报告。 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底检查的方法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10. 对于儿童或不能配合的患者,可能需要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如使用镇静剂等,具体操作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11. 眼底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眼科疾病,还能为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在进行眼底检查前,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检查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做好充分的准备。 13. 眼底检查的准确性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建议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检查。 14. 一些眼底疾病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保护视力。 15.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眼底并发症。 16. 眼底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适,但一般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无需过度紧张。 17. 不同的眼底检查方法所需的时间不同,患者应合理安排检查时间。 18. 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 19. 眼底检查的费用因检查方法和地区而异,患者可以在检查前了解相关的费用情况。 20. 除了上述常见的眼底检查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使用。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