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晰界眼科 > 机构咨询 > 眼科医院评价标准大揭秘,你知道多少?

眼科医院评价标准大揭秘,你知道多少?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储缨 上传提供

发布: 293 评论

评价维度 细分项目 具体标准 评分办法
医疗机构设置 门头牌匾 1. 医疗机构名称应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名称一致,不得擅自增加、更改;2. 医疗机构门头牌匾、对外宣传名称、类别与诊疗科目必须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项目一致 实地查看,其中篡改医疗机构名称的不得分,其他任何一项与标准不符扣1分,总分5分
床位(三级医院) 1. 住院床位总数80张以上;2. 病房每床单位设施齐全(床、床垫、被子、褥子、被套、床单、枕芯、枕套、床头柜、病员服);3. 病房设有护士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 实地查看,(1)床位不足80张,为否决项;(2)2 - 3项不够标准,每项视情况扣1分,总分5分
床位(二级医院) 住院床位50张及以上 无明确评分说明
科室设置 临床科室(三级医院) 至少设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外伤、屈光眼肌和肿瘤整形专科、麻醉科、眼预防保健科、急诊室 无明确评分说明
医技科室(三级医院) 化验室、放射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室、验光视野室、超声波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室、激光室、消毒供应室(没有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医疗机构,可与通过验收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签订的清洗灭菌委托协议,有保湿或初洗措施)、病案室 无明确评分说明
科室设置(二级医院) (一)门诊应设有诊查室、药房、治疗室,并提供候诊区域;(二)临床科室:至少设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外伤、屈光、眼底、麻醉、眼预防保健科和急救室,不设内科、外科以外的非眼科临床科室;(三)医技科室:至少设药剂科、手术室、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检查室、心电图室、验光室、视野室、眼底荧光造影室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激光室 无明确评分说明
疑难重症诊治 多种疾病 1. 上睑下垂: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病史、一般检查、新斯的明试验,主要治疗方法为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腱膜悬吊术;2. 化脓性眼内炎: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B超、CT、玻璃体细菌培养,主要治疗方法为眼内注药术、玻璃体切除术;3.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年均例数50,诊断手段为验光、B超,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裂隙灯、眼压检查、眼前节照相,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降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眼内注射、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5. 超高度近视散光: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主要治疗方法为角膜接触镜、准分子激光;6. 眼眶骨折: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B超、CT、MRI,主要治疗方法为钛板/钛网/钛钉等眼眶修复术;7. 球内非磁性异物: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B超、CT、MRI,主要治疗方法为玻璃体切除手术;8. 眼睑恶性肿瘤: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B超、CT、MRI,主要治疗方法为眼睑肿瘤切除、眼睑整形;9. 眼球内恶性肿物:年均例数10,诊断手段为B超、CT、MRI、眼底荧光造影,主要治疗方法为局部放疗、眼内动脉化疗、玻璃体切除术、眼球摘除术 无明确评分说明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小组 有质量管理小组 查看资料,不符1分/项
工作制度和职责 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职责 查看资料,不符1分/项
质量检查及整改 1. 有月、周质量检查项目并有检查,对存在问题有分析、反馈及整改措施;2. 对护理部或其他部门检查中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3. 每季度有意见征集和反馈,有整改措施;4. 有具体的质量改进项目,护士知晓并参与CQI 查看资料、询问护士,不符1分/项
护理排班 1. 排班要求根据护理人员年资、能力合理配备;2. 夜班、节假日有机动班,各班职责明确 查看资料、实地查看,不符1分/项,总分5分
制度管理 1. 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各班职责明确;2. 各项护理制度/规程/急诊抢救程序/应急预案齐全;3. 急救物品器械做到“五定”有自查及有关部门检查记录;4. 抢救车内物品器械药品按医院统一规定放置,标记清楚 查看资料、询问护士(部分项目)、实地查看(部分项目),不符1分/项,总分20分
医院感染管理 1.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掌握非限制类、限制类及特殊类使用指征,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原则,氟喹诺酮类必须符合卫生部要求,严格执行“围手术期使用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得分;未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视其情况酌情扣分;违反使用原则酌情扣分;违反氟喹诺酮类使用要求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按相关标准执行,未达标准酌情扣分,具体分值涉及多个方面,分别为10分、6分、7分、7分等
质控检查评价 专业水平评价 1. 医疗人员的资质和专业技能是否符合要求;2. 诊断和治疗方案是否科学合理;3. 手术操作是否规范准确;4. 是否有及时提供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的机制 无明确评分说明
设备设施评价 1. 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是否符合质量要求;2.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3. 设备的安全性是否得到有效保障 无明确评分说明
病案管理评价 1. 病案记录是否规范完整;2. 病历文书质量是否符合标准;3. 病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无明确评分说明
患者满意度评价 1. 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2. 患者对于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的评价;3. 患者对于医疗环境和设施设备的评价 无明确评分说明
人员与安全管理 人员管理 1. 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慎独修养;2. 仪容仪表符合要求,规范着装;3. 工作时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迟到、早退,不脱岗、不串岗;4. 护士资质和能力与岗位要求一致,体现能级对应 一项不符合扣1分,总分6分
安全管理 1. 分诊导诊台、诊室、候诊等区域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按需使用各种温馨提示牌,病人及家属了解,注意用电、用水、用氧安全;2. 科室有常用及专科应急预案,护士知晓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3. 常用备用电器有安全说明书,消防器材处于备用状态,消防通道畅通,护士知晓灭火器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4. 各种仪器设备有操作流程随设备存放,方便查询,掌握本科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及报警、故障处理,仪器使用、检查、登记、管理规范,设备器材完好率达100;5. 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理人员知晓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及上报流程、上报途径;6. 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护士进行治疗、检查等操作时,需要用两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7. 关注就诊患者,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防跌倒措施落实有效;8. 专科登记本记录内容规范 一项不符合扣1分,总分24分

注:CQI是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五定”通常是指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眼科医院评价标准大揭秘,你知道多少?

引言

在人们的生活中,眼睛的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眼科医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面对众多的眼科医院,如何选择一家优质、可靠的医院成为了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来衡量眼科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详细探讨眼科医院的评价标准,为大家了解眼科医院提供全面的参考。

医疗机构设置评价标准

门头牌匾规范

医疗机构的门头牌匾是其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患者了解医院的印象。要求医疗机构名称应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名称一致,不得擅自增加、更改。同时,医疗机构门头牌匾、对外宣传名称、类别与诊疗科目必须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项目一致。这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维护医疗市场的秩序,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如果一家眼科医院的门头牌匾存在篡改名称或与核准项目不符的情况,可能会误导患者,影响医院的信誉。在实际评价中,实地查看是重要的检查方式,篡改医疗机构名称的不得分,其他任何一项与标准不符扣1分,满分为5分。

床位设置要求

不同等级的眼科医院在床位设置上有不同的标准。对于三级眼科医院,住院床位总数需80张以上,并且病房每床单位设施要齐全,包括床、床垫、被子、褥子、被套、床单、枕芯、枕套、床头柜、病员服等。病房还应设有护士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等功能区域。床位不足80张为否决项,意味着如果不满足这一基本条件,医院在这方面的评价将无法通过。而对于二级眼科医院,住院床位要求50张及以上。床位的数量和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住院体验和治疗效果,充足的床位可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齐全的设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科室设置评价标准

三级医院科室设置

三级眼科医院的科室设置较为全面。临床科室至少应设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外伤、屈光眼肌和肿瘤整形专科、麻醉科、眼预防保健科、急诊室等。这些科室涵盖了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医技科室则包括化验室、放射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室、验光视野室、超声波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室、激光室、消毒供应室等。其中,消毒供应室若未设置,医疗机构可与通过验收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签订清洗灭菌委托协议,并具备保湿或初洗措施。完善的科室设置是医院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各个科室相互协作,能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级医院科室设置

二级眼科医院的科室设置也有明确要求。门诊应设有诊查室、药房、治疗室,并提供候诊区域,方便患者就诊。临床科室至少要设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外伤、屈光、眼底、麻醉、眼预防保健科和急救室,且不设内科、外科以外的非眼科临床科室,突出了眼科的专业性。医技科室至少设药剂科、手术室、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检查室、心电图室、验光室、视野室、眼底荧光造影室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激光室等。这些科室的设置能够满足二级医院服务范围内患者的基本眼科医疗需求。

疑难重症诊治能力评价标准

对于眼科医院来说,具备诊治疑难重症的能力是衡量其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以一些常见的疑难眼科疾病为例,上睑下垂年均例数要求达到10例,诊断手段包括病史、一般检查、新斯的明试验等,主要治疗方法有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腱膜悬吊术等。化脓性眼内炎年均例数也需10例,诊断依靠B超、CT、玻璃体细菌培养,治疗方法为眼内注药术、玻璃体切除术。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年均例数要求50例,通过验光、B超进行诊断,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等治疗方法。这些疾病的诊治需要医院具备专业的设备、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年均例数的要求可以反映医院在这些疾病诊治方面的实践经验,而准确的诊断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则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管理小组与制度建设

质量管理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医院应建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同时,要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质量检查及整改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需要有月、周质量检查项目,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馈和整改。每季度还应进行意见征集和反馈,针对患者和员工的意见进行整改。此外,要有具体的质量改进项目,让护士知晓并参与CQI(持续质量改进)。在评价过程中,查看资料是主要的检查方式,若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

护理排班与制度管理

护理排班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能力合理配备,确保各个班次都有足够的护理力量。夜班、节假日要有机动班,各班职责要明确。制度管理方面,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各班职责要明确,各项护理制度、规程、急诊抢救程序、应急预案要齐全。急救物品器械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并要有自查及有关部门检查记录。抢救车内物品器械药品按医院统一规定放置,标记清楚。这些标准的执行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护理排班和制度管理的评价通过查看资料、实地查看和询问护士等方式进行,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1分,护理排班总分5分,制度管理总分20分。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医院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掌握不同类型的使用指征,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原则。氟喹诺酮类的使用必须符合卫生部要求,除特定感染外,其他感染需使用氟喹诺酮时必须要有病原微生物支持。同时,要严格执行“围手术期使用标准”,根据手术情况合理使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得分,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视情况酌情扣分。

质控检查评价标准

专业水平评价

专业水平是评价眼科医院的关键因素之一。医疗人员的资质和专业技能应符合要求,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科学合理,依据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指南制定。手术操作要规范准确,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医院还应建立及时提供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的机制,让医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医疗水平。

设备设施评价

先进的设备设施是眼科医院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保障。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质量要求,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到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要保障设备的安全性,避免因设备问题给患者带来伤害。例如,验光设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配镜效果,手术设备的稳定性关系到手术的。

病案管理评价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记录应规范完整,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诊断、治疗过程等内容。病历文书质量要符合标准,书写清晰、准确、规范。病案管理制度应健全有效,能够保障病案的安全存储和方便查询。良好的病案管理有助于医生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也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反映了医院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患者对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的评价也很关键,医生的耐心解答和护士的细心照顾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此外,患者对于医疗环境和设施设备的评价也会影响他们的就医体验。医院应注重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人员与安全管理评价标准

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医护人员应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慎独修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仪容仪表要符合要求,规范着装,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工作时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迟到、早退,不脱岗、不串岗,保证工作的和有序。护士资质和能力要与岗位要求一致,体现能级对应,确保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人员管理的评价通过检查各项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一项不符合扣1分,总分6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分诊导诊台、诊室、候诊等区域环境应整洁、安静、安全,按需使用各种温馨提示牌,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并注意用电、用水、用氧安全。科室要有常用及专科应急预案,护士要知晓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常用备用电器要有安全说明书,消防器材要处于备用状态,消防通道要畅通,护士要知晓灭火器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各种仪器设备要有操作流程随设备存放,方便查询,医护人员要掌握本科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及报警、故障处理,确保设备器材完好率达100。要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理人员要知晓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及上报流程、上报途径,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护士进行治疗、检查等操作时,需要用两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关注就诊患者,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防跌倒措施要落实有效。专科登记本记录内容要规范,便于统计和分析。安全管理的评价也是一项不符合扣1分,总分24分。

结论

综上所述,眼科医院的评价标准涵盖了医疗机构设置、科室设置、疑难重症诊治能力、质量管理、质控检查、人员与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评价标准可以帮助他们选择一家优质的眼科医院,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对于眼科医院来说,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眼科医院的评价标准也应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同时,医院之间也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