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详情 |
历年影响因子和发文量相关 |
涉及年份有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2022年;但文档未给出对应具体影响因子和发文量数据 |
主要机构发文分析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首都医科大学 |
1612 |
网膜;视网膜;青光;青光眼;角膜 |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212 |
视网膜;网膜;角膜;视神经;细胞 |
中山大学 |
97 |
青光;青光眼;手术;内障;白内障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85 |
视神经;视网膜;网膜;病变;神经炎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61 |
青光;青光眼;角膜;手术;切除 |
爱尔眼科医院 |
52 |
角膜;视网膜;网膜;青光;青光眼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49 |
儿童;先天;先天性;手术;外科 |
温州医科大学 |
47 |
青光;青光眼;闭角;闭角型;闭角 |
|
关键词及摘要相关 |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干眼角结膜缺损面积定量分析、眼表综合分析;摘要目的是探讨翼状胬肉患者术中角膜、结膜缺损面积与其术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是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角膜接触镜学相关病例 |
眼球结构知识 |
结构名称 |
特点及作用 |
瞳孔 |
紧随角膜之后,作用类似于照相机的光圈,通过虹膜的收缩舒张控制大小 |
晶状体 |
眼球中可以自由活动的结构,是一个可以变焦的镜头,被睫状肌牵拉着,悬掉在眼球的中央 |
玻璃体 |
一个跟粘鼻涕一样的水球,主要成分是水,起到支撑作用 |
视网膜 |
由眼睛的感光细胞组成,包含视锥细胞,视感细胞,非常薄的一层,类似于照相机的底片 |
脉络膜 |
一层血管膜,负责给眼睛供血供氧,承接视网膜与巩膜 |
巩膜 |
富含结缔组织与胶原蛋白,眼球之所以呈现一个实心的球体,就是靠巩膜维持硬度的,类似于外轮胎 |
眼轴 |
眼球的前后径距离,与近视密切相关 |
光学眼轴 |
从角膜前表面到视网膜的距离 |
解剖眼轴 |
从角膜前表面到巩膜的距离 |
|
眼底相关 |
眼底图片里有丰富血管,中间亮点位置叫视盘,血管从这里插入到眼睛中,神经也通过这个位置链接到大脑,右边一点的位置叫黄斑,这是结构名称,不是疾病,要与雀斑、老年斑等疾病中的“斑”区分开来。白化病患者脉络膜情况是视网膜内层色素细胞无色素,血管网状结构是脉络膜 |
角膜和视网膜具体情况 |
结构 |
详情 |
角膜 |
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呈向前凸的透明组织结构。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①上皮细胞层 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 ④后弹力层 ⑤内皮细胞层 |
视网膜 |
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敏锐的部位。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心凹反射。光感受器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感受强光(明视觉)和色觉,主要集中在黄斑区,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当黄斑区病变时,视力明显下降。视杆细胞主要感受弱光和无色视觉,在中央凹处缺乏,距中央凹5mm左右多,当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时,视杆细胞受损,发生夜盲 |
|
房水循环途径 |
①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约过瞳孔到达前房→在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②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 - 20);③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5);④玻璃体视网膜微量吸收 |
眼球组成 |
分类 |
详情 |
眼球壁 |
膜层 |
细分 |
特点 |
外膜(纤维膜) |
角膜 |
前1/6,透明 |
外膜(纤维膜) |
巩膜 |
后5/6,呈乳白色 |
中膜(葡萄膜,血管膜) |
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
- |
内膜(视网膜) |
视部、盲部、睫状体部、虹膜部 |
- |
|
内容物 |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
角膜组织解剖及其特点 |
五层结构及其特征:上皮层(epithelium)可再生,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不可再生,基质层(stroma)瘢痕 |
眼科医院相关 |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角膜病科秉承“一切为了人类光明”的初心与仁心,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为角膜病患者带来福音。如一名45岁全身严重烧伤致双眼盲患者,因常规角膜移植会发生排斥反应或角膜溶解,在该科室面临治疗难题 |
眼部类器官研究进展 |
眼部类器官是当前广泛开展的与眼科基础和临床相关的一项研究,目的是真实地模拟人眼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为相关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模型基础。目前许多眼科疾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手段不能令人满意,以往多使用动物模型,但因物种差异不能完全再现人类眼部组织结构及疾病。近年人类多能技术的突破和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为体外人眼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
眼球结构回顾及实验 |
结构对应描述 |
对应结构 |
无色,透明,位于眼球正前方 |
角膜 |
像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
晶状体 |
光线的通道,明亮处瞳孔缩小,黑暗处放大 |
瞳孔 |
有色素,中央有瞳孔 |
虹膜 |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
巩膜 |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 |
脉络膜 |
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
视网膜 |
俗话说的“白眼球”指巩膜,“黑眼珠”指虹膜。视觉产生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实验:用手电筒照射眼球模型,观察光线进入眼球情况;用不透明纸遮挡角膜,再用手电筒照射眼球,观察光线进入眼球情况。角膜病是使角膜的透明性、形状、完整性发生变化的疾病 |
术语解释:
- 视锥细胞:是视网膜上的一种感光细胞,主要感受强光和色觉,在黄斑区较为集中,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 视杆细胞:也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主要感受弱光和无色视觉,在中央凹处缺乏,距中央凹5mm左右多。
-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的无血管凹陷区,因含有丰富黄色素得名,中央的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敏锐的部位。
- 房水循环:是眼内房水的循环流动过程,对维持眼内压和眼球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 类器官:是利用多能等技术在体外构建的具有类似体内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细胞集合体,可用于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