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类别 | 制度内容 | 具体要求 | 备注 |
---|---|---|---|
总则 | 制度制订目的 | 规范眼科医院的管理,保障医院正常运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权益 | |
制度适用范围 | 适用于眼科医院的各类管理活动,包括人事、财务、医疗、设备、科研等管理;适用于医院内眼科的各项工作,包括临床服务、医疗质控、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人员管理等;适用于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 ||
管理遵循原则 | 遵循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依靠科学、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 ||
管理人员要求 |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明确管理职责 | ||
管理体系建设 |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 ||
人事管理 | 人员配置 |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科学配置医疗人员,并依法办理相关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认定手续 | |
人事制度 | 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人事管理程序,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权益 | ||
人员培训 | 对医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医生要加强业务技术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医院的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 ||
绩效考核 |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绩效,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 ||
奖惩机制 |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奖惩机制,对先进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 ||
进修管理 | 临床医师进修需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在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单位或者眼科专科医院从事专业工作满三年以上;医技、护理人员进修需卫生大专以上毕业,从事专业工作三年以上,且需有相应任职资格,能提供毕业证书、资格证书以及执业证书。国外进修人员参照相关资质管理制度。进修人员须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医德医风 | ||
财务管理 | 财务制度 |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管理活动 | |
内部控制 |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防范和纠正各类违规行为 | ||
纳税要求 | 依法纳税,遵守税收法规,提高透明度和合规性 | ||
医疗管理 | 临床服务管理 - 接待要求 | 眼科门诊对患者的接待应热情、细致、周到,提供优质的服务,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 |
临床服务管理 - 诊疗流程 | 医生要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细致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眼科专科检查,确保诊疗过程充分、严谨、及时;严格按照医疗程序和标准操作,确保诊断准确,治疗合理;做好患者的病历记录,记录详细,内容全面;对于患者出现急危重症情况,应及时做好抢救处置工作 | ||
临床服务管理 - 门诊管理 | 严格制定和执行眼科门诊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必查的视力等检查项目决不能马虎,门诊医师要细心、耐心;管理好门诊暗室和暗室内的各种专用设备,保持设备完好,严格无菌操作 | ||
临床服务管理 - 病房管理 - 护理工作 | 帮助病人做好日常生活和卫生护理等内容;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建立乐观情绪,克服悲观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精神崩溃状况 | ||
临床服务管理 - 病房管理 - 手术室管理 | 眼科病人手术前的准备,手术过程中的特殊要求,手术后的专科处理都有其特定要求,必须认真抓好,尤其对一些要做眼球摘除手术者,必须使病人或家属做到知情同意,在手术前谈话记录单上签字后方可执行 | ||
临床服务管理 - 病房管理 - 治疗室管理 | 眼科病人手术前要进行各种处置,手术后要换药、冲洗或眼内注射,因此必须严格眼科治疗室的管理,一丝不苟地执行操作常规,严格执行无菌消毒管理,尤其对剧毒眼药管理必须认真查对,防止差错事故,各种常用器械设备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完好 | ||
临床服务管理 - 急诊管理 | 眼科值班医师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配备好一切抢救用具和药品,避免延误治疗;加强急诊抢救技术的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病房医师要密切配合,一旦急诊呼唤时能随时支援应诊 | ||
医疗质控管理 - 委员会职责 | 设立眼科医疗质量委员会,负责制定眼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审核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处理方案,监督和评估眼科医疗质量 | ||
医疗质控管理 - 质量标准 | 严格按照和医院的医疗质量标准,制定科室内的医疗质量标准和操作程序 | ||
医疗质控管理 - 事故报告 | 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必须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报告,不得隐瞒事实 | ||
诊疗规范 | 严格按照医学原则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不得随意更改;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拒绝虚假宣传和不实治疗方法;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 ||
设备维护 | 定期维护眼科设备,并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使用安全;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报修,并禁止擅自私修;设备的使用记录要真实可靠,不得造假 | ||
卫生管理 |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定期清理及处理医疗废物;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确保患者安全;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严禁吸烟、嚼食、乱丢废弃物品等不文明行为 | ||
纪律管理 | 工作纪律 |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医院的纪律,严格遵守工作规定;不得私自离岗、逃班,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必须提前向上级领导请示;必须遵守医院的工作时间,不得迟到早退 | |
着装要求 | 工作人员必须穿着整洁工作服装,不得穿着拖鞋、短裤等不符合职业要求的服装 | ||
行为规范 | 不得在医院内吸烟、喧哗,严禁酗酒;在工作中不得擅自使用医疗器械,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操作;对待患者必须热情有礼,不得对患者进行不文明行为或语言攻击 | ||
隐私保护 | 工作人员不得泄露患者信息,必须严格保护患者隐私 | ||
培训要求 | 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医院的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 ||
安全管理 | 安全制度 | 医院必须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 |
安全培训 | 医院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意识 | ||
设备操作 | 医院必须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人员在操作医疗器械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发生操作事故 | ||
卫生及慢性病管理 | 卫生监督工作职责 - 宣传教育 | 仔细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档案,按时上报有关资料 | |
卫生监督工作职责 - 监督检查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辖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及幼儿园进行监督检查,掌握基本情况摸清底数,建立电子档案 | ||
卫生监督工作职责 - 突发事件处理 | 对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向上级报告,尽大努力保护好现场,并协助做好处置工作 | ||
卫生监督工作职责 - 其他工作 | 及时参加有关会议和培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 ||
慢性病健康管理 - 人员设置 | 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管理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管理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 ||
慢性病健康管理 - 患者管理 |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多种途径筛查和发现患者,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实行规范管理;每年提供至少4次的面对面的随访和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管理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 ||
慢性病健康管理 - 基层指导 | 加强对村级(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考核评价 | ||
科室管理 | 组织架构 | 设立科室主任、副主任、科室秘书等职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科室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科室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并对科室工作的开展进行评估和指导;副主任协助科室主任管理科室的日常工作,协调科室内部矛盾;科室秘书负责科室文件、资料的管理和整理,协助领导安排会议和行政工作 | |
工作流程 | 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明确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分工,包括门诊排班、手术安排、患者病历管理等工作的流程规定;建立患者就诊流程,包括患者预约挂号、诊疗流程、检查流程、交费流程等,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 ||
信息化建设 | 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医生站、护士站、检验检查和医疗设备等信息化管理;建立患者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实现患者病历的电子化,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随时查阅和修改,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就诊体验 | ||
质控管理 |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医疗事故管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制度,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对医生和护士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 ||
爱尔眼科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 总经理办公室 | 负责公司的决策和战略规划 | |
运营管理部 | 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和分支机构之间的协调 | ||
财务管理部 | 负责监控财务状况和审核公司财务报告 | ||
人力资源部 | 负责招聘、培训和员工绩效评估 | ||
技术服务部 | 负责技术支持和设备维护 | ||
市场营销部 | 未提及具体职责,推测与市场推广、客户拓展等相关 |
术语解释:
- 双向转诊机制:是指医疗机构之间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需求,进行患者上转(基层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和下转(上级医院将康复期患者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的一种制度安排,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 医疗事故管理:是指对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进行预防、处理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
-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能影响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报告和处理机制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程序,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不良事件,并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采取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