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类别 | 具体检查项目 | 检查目的 | 检查方法 | 正常指标 | 异常情况及意义 | 适用场景及相关意义 |
---|---|---|---|---|---|---|
基础视觉功能检查 | 视力检查 | 了解视功能,确定远视力、近视力等级,排查屈光不正 | 远视力:用标准视力表或灯箱视力表,被检查者距离视力表5m;近视力:被检查者距视力表30cm,让患者读取字母或图形 | 正常远视力一般为1.0及以上,近视力根据不同年龄段有相应正常范围 | 视力低于正常可能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眼部疾病等问题 | 是眼科检查基础项目,是疾病发生发展重要依据,直观反映眼睛健康状况。视力下降是就诊常见原因,如眼睛看不清、模糊、有遮挡、变形等情况需检查 |
色觉检查 | 检查患者有无色弱、色盲,评估识别颜色能力 | 显示颜色板让患者识别 | 能准确识别颜色板上颜色 | 不能准确识别颜色可能存在色弱或色盲 | 用于评估患者色觉功能,某些职业对色觉有要求 | |
眼压检查 | 检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压力,排查青光眼,是儿童能否散瞳验光依据 | 眼压计测量,非接触眼压计一股气流喷两下测数据 | 正常范围10 - 21mmHg,正常情况下双眼眼压差不超5mmHg,24小时内眼压波动在8mmHg以内 | 眼压升高(如>30mmHg、监测均高于正常值、单眼波动范围大于8mmHg、双眼压差波动大于5mmHg)可能是青光眼等疾病征象;眼压过低也可能存在问题 | 是眼科常规必查项目,眼压是维持眼球形态和正常生理功能重要因素,过高会损伤眼组织和视功能,易引起视神经萎缩 | |
屈光度检查 | 检查患者有无近视、远视、散光 | 分为显然验光和散瞳验光 | 无屈光不正者屈光度为正视 | 出现近视、远视、散光等不同度数的屈光不正 | 多数视力低下患者可能存在屈光不正,通过正确矫正可改善视力,可排除繁多眼疾检查 | |
视野检查 | 评估眼球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使用视野计等设备进行检查 | 有正常视野范围标准 | 视野缺损等异常可能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等 | 辅助诊断和监测某些眼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 | |
外眼部检查 | 眼睑检查 | 检查眼睑有无肿胀、炎症、转动是否正常等 | 在自然光线下,医生直接观察 | 眼睑无肿胀、炎症,转动正常 | 眼睑肿胀、炎症、转动异常可能存在眼睑疾病 | 初步排查眼睑相关疾病 |
泪器检查 | 评估泪膜分泌或排泄质量,排查干眼等问题 | 测量泪液相关指标 | 泪液分泌和排泄正常 | 泪液分泌不足或排泄异常可能提示干眼等疾病 | 用于诊断和评估干眼等泪器相关疾病 | |
结膜检查 | 观察结膜有无病变 | 医生直接观察 | 结膜无充血、水肿、滤泡等异常 | 结膜充血、水肿、滤泡等可能存在结膜炎等疾病 | 排查结膜相关疾病 | |
眼球位置及眼肌检查 | 检查眼球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斜视及隐斜视,测试眼球肌肉功能 | 观察眼球位置,要求患者眼球往不同方向转动 | 眼球位置正常,眼球运动正常 | 眼球位置异常、运动受限可能存在斜视、眼肌疾病等 | 诊断斜视等眼肌和眼球位置相关疾病 | |
内眼部检查 | 裂隙灯检查 | 观察眼睑、结膜、巩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确定病变位置、大小及深度 |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 | 各结构无病变 | 发现病变可确定其位置、大小及深度,提示相应眼部疾病 | 是眼科医生重要检查手段,可初步排查多种眼部疾病 |
眼底检查 | 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网膜血管、黄斑区等结构,筛查和诊断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发现和监测伴有眼底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 通过眼底镜、眼底照相、OCT等方法观察 | 各结构无病变 | 发现病变可提示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视神经病变等,也可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眼底改变 | 是眼科重要检查项目,对眼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视力和眼压正常时,可重点检查眼底 | |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检查角膜、后玻璃体、视网膜及脉络膜情况,对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等进行鉴别和初步诊断,定量测定与观察病变,评估手术效果、术后视力及术后随访 | 使用OCT设备扫描 | 各结构无病变 | 发现病变可提示相应疾病,并可定量分析 | 用于多种眼部疾病诊断、治疗评估和随访 | |
OCTA(血流OCT) | 主要检查视网膜、脉络膜层面的血管情况 | 使用OCTA设备检查 | 血管结构和血流正常 | 血管异常可提示视网膜血管疾病、脉络膜血管疾病等 | 辅助诊断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相关疾病 | |
UBM(超声生物显微镜) | 检查角膜、房角、睫状体周围等眼球前面结构内部情况 | 使用UBM设备检查 | 各结构无病变 | 发现病变可提示角膜疾病、房角异常、睫状体疾病等 | 用于诊断眼球前部结构相关疾病 | |
FFA造影(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 显示视网膜、脉络膜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情况 | 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拍摄 | 血管显影正常 | 血管异常显影可提示视网膜血管疾病、脉络膜疾病等 | 辅助诊断视网膜和脉络膜疾病 | |
ICG造影 | 比FFA更清楚地显示脉络膜及脉络膜的新生血管 | 注射吲哚青绿造影剂后进行拍摄 | 脉络膜血管显影正常 | 发现新生血管或血管异常可提示脉络膜疾病 | 用于诊断和研究脉络膜疾病,特别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 | |
眼生物学测量 | 测量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眼部生理指标 | 使用IOLmaster等设备测量 | 各指标有正常范围 | 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近视、白内障等疾病,对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有影响 | 对于建立青少年屈光档案,白内障手术晶体选择有重要意义 | |
眼部B超 | 检查眼球内部结构情况 | 使用B超设备检查 | 各结构无异常回声 | 发现异常回声可提示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疾病 | 辅助诊断眼球内部疾病 | |
眼眶CT或眼眶磁共振检查 | 检查眼眶内结构情况 | 使用CT或磁共振设备扫描 | 眼眶内结构无病变 | 发现病变可提示眼眶肿瘤、眼眶炎症等疾病 | 用于诊断眼眶相关疾病 |
备注: 1. 眼压测量时,角膜中央较厚者,所测得眼压值较实际值偏高,所以判断眼压是否正常不仅看值,还要关注双眼对称性和昼夜眼压变化情况。 2. 散瞳可更好地检查白内障、玻璃体及视网膜,是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常规检查项目,但散瞳后可能会出现畏光、视物模糊等情况,需注意防护。 3. IOLmaster可一次性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方深度、晶体厚度等多个数值,也用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对于白内障手术有重要意义。 4. 眼底检查可发现和监测伴有眼底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全身动脉硬化、贫血、肾炎等,对协助其他各科疾病诊断也有很大意义。 5. 眼部检查建议一年进行一次,若眼部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遵医嘱进行检查。
术语解释: 1. 眼压(IOP):指眼球内部压力的水平,也称眼内压,是维持眼球形态和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 2. 裂隙灯显微镜:一种眼科检查设备,可通过窄缝光带照明,看清眼部细微结构。 3. 散瞳:使用药物使瞳孔散大,便于更清晰地检查眼部结构。 4. 角膜内皮计数: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和功能,是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5. IOLmaster:一种眼科测量设备,可测量多种眼部参数,用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6.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类似于眼部的CT,可对眼部多种病变进行鉴别和初步诊断。 7. OCTA(血流OCT):主要用于检查视网膜、脉络膜层面的血管情况。 8. UBM(超声生物显微镜):用于检查眼球前面结构内部的情况。 9. FFA造影(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显示视网膜、脉络膜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情况。 10. ICG造影:比FFA更清楚地显示脉络膜及脉络膜的新生血管。 11. 眼生物学测量:对眼睛及其内部结构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如眼轴长度、角膜厚度等。 12. 视野:眼球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3.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