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姓名 | 所在医院 | 职位 | 擅长领域 | 学术地位及成就 |
---|---|---|---|---|
林志荣 | 福州眼科医院 | 眼表专科门诊教授、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圆锥角膜矫正、顽固干眼症治疗、角膜交联手术 | 远赴哈佛医学院深造,获厦门市“美医师”称号,主刀完成千余台角膜交联手术 |
陈平 | 福州眼科医院 | 院长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眼外伤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 | 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组副组长,深耕眼科学40余载 |
范先群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眼科手术机器人》 | 在眼科领域有较高 |
范志刚 |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治疗》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造诣 |
吴荣瀚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不走寻常路的微创艺术》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罗莉霞 | 广州中山大学眼科中心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囊袋张力环对高度近视眼IOL偏心、倾斜和视觉质量的影响》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王于蓝 | 上海眼病防治所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功能性IOL术后验光和评价》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林松 |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扫频源光学生物测量在特殊类型眼中的应用》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郭海科 |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老视矫正与新技术应用》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张广斌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选择策略》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吴护平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关注干眼相关疾病》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陈占彪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医院 | 教授 | 在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分享《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2024)》 | 在眼科领域有一定研究 |
谢茂松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任医师 | 玻璃体病、玻璃体浑浊,各种视网膜病、白内障、眼科激光、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应用基础研究 | 在三甲医院任职 |
徐国兴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任医师 | 白内障、视网膜病、斜视等疾病 | 在三甲医院任职 |
朱益华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任医师 | 青光眼、白内障及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在三甲医院任职 |
翁景宁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医学博士,协和医院眼科主任 | 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 | 长期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
杨佩菲 | 福建省立医院 | 主任医师 | 未提及 | 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
傅昆良 | 福建省立医院 | 主任医师 | 未提及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 |
李绍伟 |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 | 教授 | 曾莅临第三届闽江角膜眼表培训班,为患者提供联合会诊服务 | 在角膜眼表领域有一定地位 |
孙旭光 |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教授 | 曾莅临第三届闽江角膜眼表培训班,为患者提供联合会诊服务 | 在角膜眼表领域有一定地位 |
曾庆延 | 汉口爱尔眼科医院 | 教授 | 曾莅临第三届闽江角膜眼表培训班,为患者提供联合会诊服务 | 在角膜眼表领域有一定地位 |
注:表格中部分教授虽未长期在福州眼科医院任职,但在福州相关眼科学术活动中有参与和分享。
术语解释: - IOL:人工晶状体,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 - 角膜交联手术:是一种通过化学方法使角膜胶原纤维交联,增加角膜硬度和强度,主要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等疾病的手术。 -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的精细手术,借助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操作。
在人们的生活中,眼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能够欣赏到五彩斑斓的世界。然而,随着现活方式的改变,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各种眼部疾病也日益增多。此时,一家专业且实力雄厚的眼科医院就显得尤为重要。福州眼科医院在当地享有盛誉,拥有众多的教授级专家,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为患者的眼部健康保驾护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福州眼科医院的教授名单及其卓越的专业成就。
林志荣教授:哈佛归来的眼表及角膜病专家
2025年3月7日,对于福州眼科医院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哈佛归国专家林志荣教授正式在医院开诊。林志荣教授有着辉煌的学术背景,他远赴哈佛医学院深造,并且婉拒了留美邀约,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眼科事业。他是厦门市“美医师”,在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中心担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该中心的中坚力量。
从医十余载,林志荣教授的诊室总是人满为患,来自天南海北的患者慕名而来。其中,有不少为圆锥角膜的矫正辗转数省的患者,也有因顽固干眼症反复求医的患者。面对每一位患者,他都用温暖的专业力量,为他们的眼睛寻找希望。在门诊室里,他总能把严肃的医学讨论化作温情的医患对话,让患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自己的病情。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圆锥角膜的危害,林志荣教授带着角膜地形图走进学校直播间,将艰深的医学术语变成生动的比喻,这种科普方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手术台上,他更是展现出了匠人精神,主刀完成了千余台角膜交联手术。他注重详细的术前检查,采用精巧的手术方式,以及精细的术后护理,经他治疗过的患者无一不对他拍手称赞。2024年医师节,他获评厦门市“美医师”,这一荣誉实至名归,他的背后藏着无数个站在临床一线的剪影,真正弘扬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陈平教授:眼底病领域的专家
陈平教授深耕眼科学40余载,在福建省眼科领域尤其是眼底病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现任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组副组长,承担着全省疑难眼底病会诊及指导基层医院开展玻璃体手术等工作,深受眼科同行的尊敬。
在省级三甲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开展高难度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的20年间,陈平教授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眼外伤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领域积累了精深造诣。自2020年加盟福州眼科医院担任院长以来,他将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带到了这里,带领医院在“医教研”方面快速发展。他致力于打造全省眼底病诊疗高地,为患者带来高品质的诊疗服务。在他的带领下,福州眼科医院在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医。
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中的专家风采
第十届福州眼科新进展研讨会是一场聚焦眼科领域热点话题的学术盛会,汇聚了全国众多眼科专家。众多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推动福州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教授带来了《眼科手术机器人》的精彩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眼科手术机器人逐渐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范先群教授的分享让参会人员对这一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范志刚教授分享了《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治疗》,为解决这一复杂的眼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吴荣瀚教授的《不走寻常路的微创艺术》,强调了微创技术在眼科手术中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广州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罗莉霞教授的《囊袋张力环对高度近视眼IOL偏心、倾斜和视觉质量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眼治疗中的作用。上海眼病防治所王于蓝教授分享的《功能性IOL术后验光和评价》,为功能性IOL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林松教授的《扫频源光学生物测量在特殊类型眼中的应用》,介绍了扫频源光学生物测量技术在特殊类型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郭海科教授的《老视矫正与新技术应用》,为老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张广斌教授的《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选择策略》,针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中的人工晶体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吴护平教授分享的《关注干眼相关疾病》,提醒人们要重视干眼相关疾病的防治。
福州眼科医院陈平院长在会议上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规范和指导。福州眼科医院叶向彧博士分享了《后极性白内障术前评估与手术策略》,对后极性白内障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医院陈占彪教授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2024)》,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建议。福州眼科医院黎新主任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超高度近视1例二次手术的思考》和郑两定主任的相关分享,也为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他相关教授及专家
除了上述教授外,福州还有许多其他的眼科教授和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谢茂松主任医师,擅长玻璃体病、玻璃体浑浊,各种视网膜病、白内障、眼科激光、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应用基础研究。他在三甲医院任职,凭借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广泛好评。徐国兴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视网膜病、斜视等疾病,朱益华主任医师擅长青光眼、白内障及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他们都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翁景宁医生是医学博士,担任协和医院眼科主任。他长期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为眼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建省立医院的杨佩菲主任医师是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傅昆良主任医师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他们在福建省立医院眼科门诊为患者的眼部健康保驾护航。
在第三届闽江角膜眼表培训班上,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李绍伟教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孙旭光教授、汉口爱尔眼科医院曾庆延教授莅临指导,与院内傅哲主任、庄静强医生强强联合,为众多饱受眼疾困扰的患者带来了精准、的联合会诊服务,解决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题。
福州眼科医院教授团队的意义和影响
福州眼科医院的教授团队在眼科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眼部疾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常见的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还是复杂的眼底病、角膜病等疑难病症,他们都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这些教授们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眼科医学的发展和创新。他们参与学术研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将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提高眼科医疗水平。同时,他们还承担着教学任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眼科专业人才,为福州乃至全国的眼科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福州眼科医院教授团队的存在,也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患者们对教授们的医术和医德充满信任,纷纷慕名前来就医。这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和壮大。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开展眼科科普宣传,提高了公众对眼部健康的重视程度,普及了眼科疾病的防治知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眼科教授
面对众多的眼科教授,患者在选择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选择适合自己的眼科教授的建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眼部疾病类型。不同的教授擅长不同的领域,如角膜病、眼底病、屈光不正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擅长相应领域的教授。例如,如果患有圆锥角膜,那么林志荣教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患有眼底病,陈平教授则具有丰富的经验。
其次,可以了解教授的学术背景和临床经验。学术背景包括教授的学历、毕业院校、科研成果等。临床经验则可以通过了解教授的从医年限、手术案例数量等方面来判断。一般来说,学术背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在治疗疾病时会更加得心应手。此外,患者还可以参考其他患者的评价和口碑。可以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其他患者对教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做出选择。
后,要考虑就诊的便利性。患者可以选择距离自己较近、交通便利的医院,这样在就诊和复查时会更加方便。同时,也要了解医院的挂号流程和就诊时间,避免耽误病情。
展望福州眼科医院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福州眼科医院的教授团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他们将继续加强科研创新,引进和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眼科疾病的诊断可能会更加精准和;新型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将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福州眼科医院的教授们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眼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同时,他们也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眼科专业人才,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服务方面,福州眼科医院将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医院还将加强眼科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眼部健康意识,预防和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生。相信在教授团队的努力下,福州眼科医院将在眼科医疗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更多患者的眼部健康带来希望。
福州眼科医院的教授们以他们的专业知识、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为患者的眼部健康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是福州眼科事业的中流砥柱,为推动眼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患者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和敬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眼部健康,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让我们的眼睛始终保持明亮,看到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