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具体信息 |
---|---|
会议主题及主持与报告情况 | 主题一:角膜内皮病变的创新诊断与治疗。主持人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周庆军教授和亓晓琳教授。报告人及报告题目分别为: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Shigeru Kinoshita教授《The present status of CHCEC - injection Therapy》;美国哈佛大学Ula Jurkunas教授《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Female predominance in Fuchs Dystrophy》;新加坡国立大学林艺良教授《软物质材料和生物界面设计在生物医学的应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挺教授《非常规供体角膜内皮移植》;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周庆军教授《角膜内皮的再生和替代研究进展》 |
主题二:角膜移植与眼表重建。主持人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高华教授和董燕玲教授。报告人及报告题目分别为:匹兹堡大学医学院Vishal Jhanji教授《Recent Advances in Keratoconus》;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一飞教授《国产米赫人工角膜治疗终末期角膜盲手术技术进展》;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基于细胞疗法的眼表重建:from bench to beside》 | |
主题三:视神经疾病临床诊治与视觉康复 - (报告人及报告题目未提及) | |
主题四:葡萄膜炎创新诊疗研究进展 - (报告人及报告题目未提及) | |
会议共邀请20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就上述四个主题开展深入交流探讨 | |
会议地点:青岛 | |
国内知名眼科机构情况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我国规模大的公立眼科医院,1995年成为我国三甲眼科医院。是眼科学创新高地,我国大的眼科人才培养基地,具影响力的眼科机构。前身是1953年组建的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室,1965年移至现址正式建成眼科医院,当时住院床位122张,七十年代扩至210张,现有317张。1983年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1年10月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是该院的金子招牌,具有深远影响。在百年传统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下设眼科临床部、眼科研究所、眼库、防盲办公室、眼科诊疗设备工程研究中心 |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创立于1952年,由我国眼科教育家果秉宽教授开创。一直以来,眼科的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遥遥 | |
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情况 | 职位: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
履历: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入选重大人才工程,美国Baylor医学院博士后 | |
荣誉: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全国百优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协会葡萄膜炎学组委员,老年保健医学眼科疾病防治分会全国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分会副主委 | |
科研成果: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项及省部级基金13项。获得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 - 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
宜宾某医院眼科医生情况 | 陈元媛:职称副主任医师,职务眼科副主任。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师从全国葡萄膜炎专家杨培增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硕士及博士期间研究方向均为眼底病。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参与发表SCI文章5篇,作者2篇。四川省技术及细胞治疗协会委员。擅长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复杂眼底疾病如葡萄膜炎、神经眼科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的诊断和治疗,眼科各类影像类图片的阅片 |
龙微:职称主治医师,硕士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拥有在宜宾市人民医院超过10年的眼科临床经验。担任四川省儿童眼保健专委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曾赴中山眼科中心深造,专攻眼外伤、眼眶病及眼底内科等领域。擅长眼底疾病的综合诊断治疗,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继发CNV、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黄斑水肿、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等。在各种眼底疾病的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底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
另一主任医师(未提及姓名):职称主任医师,职务眼科主任。学会任职为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眼科临床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宜宾市眼科质量控制分中心主任、宜宾市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眼底外科手术、斜视手术、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等 | |
邱璇:主治医师,眼科,三甲,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挂号费¥120,博士,全国专科综合眼科第1名。擅长斜视、近视、弱视、远视、屈光不正、下斜视、垂直斜视、上斜视、外斜视 | |
刘泉:主任医师,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三甲,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挂号费¥150,博士,博导,教授。擅长近视眼手术、老花眼、翼状胬肉、远视、弱视、角膜病、屈光不正、近视、老视、晶体植入手术、屈光参差、全飞秒激光术、飞秒激光手术、高度近视、假性近视 | |
林小铭:主任医师,斜视与弱视专科,三甲,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挂号费¥300,教授,博士。擅长斜视、弱视、近视、高度近视、假性近视、近视眼手术 | |
黄丹平:主任医师,眼整形科,三甲,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挂号费¥300,教授,博导,博士。擅长整形美容、眼袋、上睑下垂、小睑裂、眼袋修复、切开双眼皮、重睑过宽 | |
吴河坪:副主任医师,小儿与遗传眼病专科,三甲,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挂号费¥33。擅长疲劳、斜视、小儿斜视、新生儿泪囊炎、弱视、屈光不正、高度近视、共同性内斜视、近视、假性近视、近视眼、小儿弱视、近视眼手术、儿童近视 | |
教授A:中山眼科的眼科专家,在眼科领域有多年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近视眼、斜视和弱视等常见眼病。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全面评估患者眼部情况,治疗方案准确且个性化。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诊断和手术操作,治疗效果稳定安全。患者普遍反馈良好,治疗效果显著。积极参与眼科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不断学习和更新眼科知识 | |
林浩添:专业眼科学,职称教授。研究方向为致盲眼病防治;医学人工智能诊疗技术研发;医学大数据应用。担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与生物医学信息学系主任,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眼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科博导。以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150余篇,涵盖Nature、Nature Medicine、Science、The Lancet 、BMJ等期刊,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6部,主持研发的多项智能医疗设备和软件系统应用于临床,并申请和获得40余项国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提出并成功创建新型人工智能“三级诊疗”应用模式,在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35家机构应用并完成了千万人次筛查,完成眼病筛查牵头编制湾区标准2项(医学人工智能领域仅此两项) |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情况 | 欧阳宏:专业分子医学,职称教授。研究方向为眼稳态调控机理、眼组织再生、角膜重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重点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中组部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入选重大人才工程、广东省科技创新人才。重点研发计划及转化研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地区)合作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计划与组织工程专项等项目负责人 |
陈家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国角膜病学专家。1938年7月出生,广东东莞市人,中共党员,十四大代表。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并留校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曾任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角膜病学组组长等职务。现任教育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眼库主任、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所长。从事眼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多年 |
术语解释: - SCI文章:即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文章,这是上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收录的文章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 重大人才工程:是为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而实施的一系列人才计划,旨在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 人工智能“三级诊疗”应用模式:是一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协同诊疗的模式,可能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初步筛查、上级医院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指导等环节,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