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 |
具体内容 |
实习目的 |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加深对眼科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眼科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技能;培养专业素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职业必备素质;了解眼科医疗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做准备 |
实习内容 |
- 协助医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视野检查、眼底镜检查等
- 参与手术观摩和操作,如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角膜移植术、玻璃体切除术、斜视矫正术、眼肿瘤摘除术等,并在指导下进行部分手术操作
- 学习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了解常见眼科疾病(如青光眼、角膜病、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眼肌疾病等)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 病历管理和随访,协助医生整理病历资料,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
|
学习收获与感悟 |
- 掌握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对眼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 提高了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和关心
- 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优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方向
|
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 与病人沟通时语言障碍:学习常用医学术语,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流,必要时借助手势和图片解释
- 手术操作时手眼协调和稳定性不足:通过反复练习和观摩,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保持稳定心态
- 对复杂病例的诊断和处理能力不足:请教医生,查阅相关资料,参加学术交流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
科研与写作 |
- 主编《眼病防治大盘点》、参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眼科分册》等2部具有实用价值的眼科专著,均已出版并全国发行;另外主编、副主编、参著眼科专著5部(待出版)已完成初稿
- 有2项省厅级科研课题工作正在进行中,为主要参与者,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三
- 以作者在省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4篇,第二或通讯作者在省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篇;科普文章22篇
|
业务学习 |
- 参加省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3次
- 业余时间自费参加了72课时电脑培训,通过严格考试,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三个模块合格证
- 平时认真钻研业务技术,自费订阅多种眼科专业杂志,购买大量新的中西医眼科专业书籍,经常去图书馆及上“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站查阅搜集资料,广泛涉猎本科国内外眼科医疗动态及进展,认真指导下级医师工作
|
科普工作 |
- 在网易“眼科医师博客”发表386篇科普文章、散文,其中300篇以上为原创;748句心情
- 依靠博客热心为患者答疑解惑,拥有众多读者和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在“网易博客”收获了204430人次点击率,部分文章被推荐到网易首页,创下单日点击率36177人次,单篇文章阅读35914人次,评论106条的成绩
|
眼科疾病案例 |
- 高度近视、角膜病变:患者因高度近视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同时伴有角膜病变。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配戴眼镜、角膜塑形镜和定期复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配合,视力得到一定改善
- 儿童近视预防:针对儿童近视问题,医生强调了定期检查和科学用眼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视觉环境,限制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率
-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患老年性白内障,视力逐渐下降。经过全面评估,医生决定为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白内障并发症、预防措施:白内障患者需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眼压升高、炎症等。医生建议患者在术后定期回诊复查,遵循医嘱用药,保持眼部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通过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急性青光眼、药物治疗:患者突发急性青光眼,眼压急剧升高
- 青光眼筛查、遗传因素:青光眼具有遗传倾向,医生强调了家族成员进行青光眼筛查的重要性。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青光眼,保护视功能
|
未来展望与计划 |
- 继续参加眼科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 定期阅读眼科专业文献和新研究成果,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
-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加强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习
- 积极参与眼科临床工作,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跟随医师学习,学习他们的诊疗技巧和方法
-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 积极参与眼科团队的讨论和协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如何与不同科室的医生有效沟通,促进跨科室合作
|
屈光不正知识 |
人眼在看远处(超过3.3米)物体时,物体发射的光线为平行光进入眼内,经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介质折射,投射到视网膜上的黄斑区,无需晶状体调节;当物体与人眼距离小于3.3米时,光线不再是平行光,需角膜等屈光介质调节使其成平行光。小儿视力发育不完善,初可能有远视和弱视,若不正常用眼,如非适时佩戴眼镜、近距离看书、暗处阅读、俯卧或侧卧阅读等,可能导致近视。近视形成初期,视近使眼交感神经兴奋,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弹性回缩使近处光线发散投射于视网膜;用眼过度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化或光线无法正常投射到视网膜,视网膜后移,日久可导致器质性改变,形成近视 |
眼科诊疗设备(DR) |
- 组成: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一般还包括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及支架、平板探测器等
- 类型:目前普遍应用的采用平板探测口,分为以非晶硅为代表的间接转换数字摄影(IDDR)和以非晶硒为代表的直接转换数字摄影(DDR)
- 工作原理:先将X线信号转变为可见光,通过光电二极管组成的藻膜层(TFT)进行聚集,由专门的读出电路直接读出送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 优点:与常规X线相比,具有CR的优点,用平板探测的X线接收装置替代传统的增感屏及胶片,实现了X线信号的数字化,信号的动态范围、空间的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高,曝光剂量进一步减少;数字化图像质量与所含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摄照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减少;图像信息可储存并传输;对骨结构、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易于显示纵隔结构,对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的X线成像,在观察肠管积气、气腹和结石等含钙病变优于传统X线成像,用数字化图像行体层成像优于X线体层摄影,胃肠双对比造影在显示胃小区、微小病变和肠粘膜皱襞上,数字化图像优于传统的X线造影
- 缺点:显示肺间质与肺泡病变不及传统的X线成像
|
眼科护士工作 |
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的服务为标准,为每位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做到病人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您好、请”字当头,“谢谢、不客气、您慢走”不离口,重视礼节和礼仪,对待病人和家属始终做到微笑服务和耐心的解释。在门诊岗位工作,认识到特殊检查对眼科病人的重要性,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但工作仍存在不足,需继续努力 |
眼科发展前景 |
- 技术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将在眼科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辅助诊断、疾病进展和辅助制定治疗方案等;3D生物打印技术将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如角膜移植、人工晶状体植入等;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眼科疾病将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如近视矫正手术、高端眼科检查等;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将推动眼科医疗市场的增长,如新型人工晶状体、新型治疗药物等
|
备注:以上表格对眼科医院实习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总结,涵盖实习目的、内容、收获、挑战及解决方案等,还涉及科研写作、业务学习、科普工作、疾病案例、未来计划、专业知识、诊疗设备、护士工作和行业前景等信息。部分信息来自不同文章,综合呈现以展示更全面的眼科实习情况。

术语解释:
- 屈光不正: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
-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是全球位致盲眼病
- 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三种类型
- 眼肌疾病:包括斜视、眼球震颤等眼肌功能异常的疾病
- 视野检查:评估患者视野范围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发现青光眼等疾病导致的视野缺损
- 眼底镜检查:通过眼底镜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眼底结构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诊断眼底疾病
- 裂隙灯检查:使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晶状体等眼前段结构的检查方法,可发现角膜病变、晶状体混浊等问题
- 眼压测量:评估眼球内部压力的检查方法,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
- 角膜移植术:将捐献者的角膜移植到病变角膜上,以治疗角膜疾病,恢复视力的手术
- 玻璃体切除术:切除玻璃体内病变组织,治疗玻璃体浑浊、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手术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通过超声波粉碎晶状体,吸除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治疗白内障的手术
- 斜视矫正术:通过手术矫正眼肌功能异常,治疗斜视的手术
- 眼肿瘤摘除术:摘除眼部肿瘤,治疗眼肿瘤疾病的手术
- 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可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