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详情 |
---|---|
教育背景 | 先后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学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博士),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
任职经历 |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角膜专业组组长、近视激光手术中心主任;北京茗视光眼科特聘院长 |
专业擅长 | 近视眼手术,尤其擅长高度近视和角膜薄患者的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个性化手术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疑难性角膜病及圆锥角膜等方面的治疗 |
学术贡献 | 长期负责中国近视激光手术医生上岗培训工作,推动我国近视激光矫正手术的规范化发展;发表论文近百篇,参加多部论著编写;《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研究》《LASIK后重症角膜并发症的抢救》等研究分别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 |
学术分享 | 2024年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年会暨京津冀论坛分享“巩膜镜在角膜和眼表疾病中的应用”;第三十九届世界眼科大会(WOC 2024)奉献“角膜微透镜取出术 VS LASIK手术”学术盛宴 |
新技术观点 | 认为近视激光手术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应关注角膜生物力学、追求更舒适的术后视觉质量;全飞秒技术是屈光手术重大进步,4.0版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使手术更精准个性化 |
注释: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一种矫正近视的手术方式;LASIK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MILE是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巩膜镜是一种特殊的镜片,直径较大可覆盖巩膜,用于角膜和眼表疾病治疗。
在眼科医学的广阔天地里,有这样一位专家,她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在角膜病和屈光手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就是李莹教授。尽管她与北大眼科医院在提供的资料中暂无直接关联,但她在眼科界的影响力和卓越贡献值得深入了解。
### 李莹教授的教育背景与成长历程
李莹教授的医学之路起点颇高,她先后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分别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她又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这样丰富而扎实的教育背景为她日后在眼科领域的深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求学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前沿的医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扎实的临床技能。
从中国医科大学的本科学习开始,她系统地学习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了全面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的深造,则让她有机会深入研究眼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跟随导师参与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博士后研究阶段,她更是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任职经历与专业成就
李莹教授在眼科界拥有众多重要的任职经历。她曾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角膜专业组组长、近视激光手术中心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她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工作和科研项目,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光明。她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后来,她正式加入北京茗视光眼科,并担任特聘院长。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她在眼科界的地位,也为茗视光眼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茗视光眼科,她每周一三五固定出诊及手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患者。
在专业成就方面,李莹教授是国内早开展近视激光手术的专家之一。自1993年起,她就开始投身于近视激光手术的临床实践中,手术技术娴熟,成功地为几万例近视者进行了手术。她特别擅长高度近视和角膜薄患者的手术治疗,能够为每位患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角膜屈光手术个性化手术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面,她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疑难性角膜病及圆锥角膜等方面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此外,李莹教授还长期负责中国近视激光手术医生上岗培训工作。她深知医生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因此致力于推动我国近视激光矫正手术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培训,她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医生,为我国眼科事业培养了一批的专业人才。
### 学术研究与分享
李莹教授不仅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成果丰硕。她发表论文近百篇,参加多部论著编写,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眼科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她的一些研究,如《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研究》《LASIK后重症角膜并发症的抢救》《重症病毒性角膜炎的救治和预防干预》《1000例SMILE治疗近视和散光的临床研究》等,分别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这些研究不仅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也推动了眼科医学的发展。
在学术分享方面,李莹教授也非常活跃。在2024年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年会暨京津冀论坛上,她分享了“巩膜镜在角膜和眼表疾病中的应用”这一精彩讲题。巩膜镜是一种特殊的镜片,与角膜接触镜有相似之处,但具有独特的特点。李莹教授详细讲解了巩膜镜的特点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帮助眼科医师深入了解巩膜镜,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巩膜镜的透氧性比较好,大的特点是直径比较大,可以覆盖在巩膜上,而不像从前的绷带镜只能覆盖于角膜。它有一个特殊的弧度,可以根据角膜的形态贴附在角膜表面,进而延续到巩膜上,因此舒适度比较好,患者特别容易接受,其适应证相对来说也更广泛一些。
在第三十九届世界眼科大会(WOC 2024)上,李莹教授奉献了一场关于“角膜微透镜取出术 VS LASIK手术”的学术盛宴。《眼科时讯》特邀她,就SMILE手术与LASIK手术在矫正机制、操作方式、术后效果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异同展开深入阐述。探讨这两种手术的区别,不仅富有深意,也能帮助眼科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 对新技术的见解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眼科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李莹教授对这些新技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见解。她认为,近视激光手术经过30年的发展,已全面验证手术的安全性、稳定性,进一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应更加关注角膜生物力学、追求更舒适的术后视觉质量,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用眼需求。
全飞秒技术是屈光手术的重大进步。全飞秒技术通过取出透镜来矫正视力问题,手术切口小仅两毫米,对角膜损伤极小,术后恢复快。目前,全飞秒技术已经从3.0版本升级到4.0版本。4.0版本结合了人工智能(AI)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的屈光度、年龄等因素,模拟出的个性化数值。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25度或50度的调整值,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则可以适当减少调整值。这种设计不仅考虑了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需求,还结合了医生的经验值,使手术更加精准化、个性化。
李莹教授还指出,近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及时防范、有效干预、科学矫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眼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近视防控的精准干预、矫治提供了更多可能。她希望广大眼科医生能够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 患者眼中的李莹教授
对于患者来说,李莹教授不仅仅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更是他们重见光明的希望。许多患者在接受李莹教授的治疗后,都对她赞不绝口。她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她精湛的医术让患者重新获得了清晰的视力。
一位高度近视患者在接受李莹教授的手术后,激动地说:“我一直对近视手术很害怕,担心会有风险。但是李教授耐心地给我讲解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我消除了顾虑。手术非常成功,现在我的视力恢复得很好,真的非常感谢李教授。”
还有一位角膜薄的患者,之前在其他医院被告知不适合做近视手术。但是李莹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终成功地为他进行了手术。患者感激地说:“李教授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她是一位真正的好医生。”
### 李莹教授对眼科行业的推动作用
李莹教授在眼科行业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她的临床和学术成就上,还体现在她对整个行业的推动作用上。她长期负责中国近视激光手术医生上岗培训工作,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眼科医生。这些医生在她的指导下,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她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为眼科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她在角膜病和屈光手术领域的研究,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在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她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促进了眼科行业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她的努力使得我国眼科行业在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李莹教授将继续在眼科领域发光发热。她将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眼科领域将会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李莹教授将带领团队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
她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眼科人才,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眼科事业。她相信,只有不断地培养和引进的人才,我国眼科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同时,她将继续关注近视问题,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她认为,近视防控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近视防控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在北大眼科医院,或许也有像李莹教授这样的专家在为患者的健康而努力。虽然目前资料中未体现李莹教授与北大眼科医院的直接关联,但她的经验和成就可以为北大眼科医院以及整个眼科行业提供借鉴和启示。相信在众多眼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眼科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总之,李莹教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眼科专家。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在临床工作、学术研究还是人才培养方面,她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期待她在未来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为眼科医学的发展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