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详情 |
---|---|
基本信息 | 董诺,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执业医师,眼耳鼻咽喉科专业;现任泉州华厦眼科医院执行院长、福州眼科医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 |
教育背景 | 1998年9月就读于郑州大学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学士;2003年9月 - 2009年6月就读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先后获得眼科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10月 - 2019年1月为美国Baylor医学院Cullen眼科研究所博士后;2019年2月赴印度Mahatme眼科医院访问学者。 |
学术兼职 | 泪膜和眼表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干眼学组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福建省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等;担任《眼科学报》青年编委,《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nnate Immunity》和《眼科杂志》等眼科杂志审稿专家。 |
荣誉称号 | 厦门市十佳青年医生、青年创新人才、思明区拔尖人才、福建省五四青年标兵、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
临床经验 |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十五年,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在角膜病、干眼、白内障、各类近视及视疲劳等的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角膜移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交联、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等显微手术。多次参加省市白内障复明工程及缅甸、柬埔寨、印度等一带一路白内障光明行活动。 |
科研成果 | 发表中华系列、核心期刊及SCI科研论文40多篇,拥有中国发明专利4项,主编专著《翼状胬肉》《干眼相关疾病》,参编专著5部,参编专家共识11项。承担自然科学基金3项、美国狮子会视力基金1项、省市级课题10项。 |
教学成果 | 担负厦门大学、厦门医学院、泉州医高专等学校的授课、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在读研究生3名,并连续20余次在眼科技术新进展讲习班授课,参与培养各届省内眼科医师学员2000余次。 |
代表研究 | 在知名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上发表《Anti - inflammatory and Restorative effects of milk exosomes and Dexamethasone - Loaded exosomes in a corneal alkali burn model》;2024年1月在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臭氧暴露诱导mtDNA泄漏激活cGAS/STING途径影响角膜上皮命运转变》。 |
临床案例 | 为河南李先生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诊断厦门吴先生眼部巨细胞病毒感染。 |
术语解释: - :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囊泡,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通讯和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角膜交联:是一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增强角膜胶原纤维之间连接的技术,可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等疾病。 - 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球结膜下组织,形似翼状,可影响视力。 - 羊膜移植:是将羊膜组织移植到眼表,用于修复眼表损伤、促进组织愈合等。
在福建的眼科领域,有这样一位备受瞩目的医生——董诺。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医德,在患者和同行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本文将深入介绍董诺医生的个人经历、专业成就以及他为眼科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一、成长之路:学术深造铸就坚实基础
董诺医生的求学之路堪称一部励志的奋斗史。1998年9月,他踏入郑州大学医学院的校门,开始了临床医学的学习之旅。在这里,他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为日后在眼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石。
2003年9月至2009年6月,董诺进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深造,先后获得眼科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国内的眼科研究和临床机构,拥有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在这段时间里,董诺师从众多知名眼科专家,系统学习了眼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深入研究了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他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他未来的科研和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董诺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前往美国Baylor医学院Cullen眼科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国外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前沿的眼科研究成果和先进的诊疗技术,拓宽了他的视野。他积极参与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与知名专家合作交流,不断探索眼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2019年2月,他又赴印度Mahatme眼科医院担任访问学者,深入了解不同的眼科临床实践和医疗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
二、专业成就:科研与临床双丰收
(一)科研成果显著
董诺医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带领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其中,在知名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新影响因子高达5.3)上发表的题为《Anti - inflammatory and Restorative effects of milk exosomes and Dexamethasone - Loaded exosomes in a corneal alkali burn model》的研究成果,为角膜损伤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路径。该研究揭示了乳源及其载药体系在抑制炎症和促进角膜修复方面的显著效果,为角膜损伤患者带来了福音。
这一研究的背景是角膜碱烧伤是一种常见且治疗颇具挑战性的眼外伤。患者往往面临长期炎症、修复延迟,甚至视力丧失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如地塞米松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频繁使用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董诺教授研究团队首先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乳源,并对纯化后的的尺寸和蛋白标志物进行鉴定,随后通过共孵育和超声的方法将地塞米松加载到乳源内,根据液相色谱法筛选出高的包裹效率。构建的载药体系具有药物缓释的作用,能够持续缓慢释放药物4小时。在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NaOH滤纸片构建了角膜碱烧伤模型,并通过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来评估乳源及载药体系的疗效。结果显示,乳源本身就能显著提高角膜上皮细胞的活性和迁移速度,从而加快角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而当地塞米松与联合应用时,其优势更为明显。的靶向递送特性不仅显著增强了药物的疗效,还避免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潜在副作用。
此外,董诺教授团队在2024年1月还在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臭氧暴露诱导mtDNA泄漏激活cGAS/STING途径影响角膜上皮命运转变》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董诺医生在眼科科研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上述研究成果外,董诺医生还发表了中华系列、核心期刊及SCI科研论文40多篇,拥有中国发明专利4项,主编专著《翼状胬肉》《干眼相关疾病》,参编专著5部,参编专家共识11项。他先后承担3项自然科学基金、1项美国狮子会视力基金、10项省市级课题,在各级眼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50余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他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
(二)临床经验丰富
在临床工作中,董诺医生同样表现出色。他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十五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在角膜病、干眼、白内障、各类近视及视疲劳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角膜疾病,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组织移植手术对医生医疗水平、手术设备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受条件的限制,以往类似手术患者只能选择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进行治疗,更有甚者为了角膜移植而出国手术,许多角膜病患者往往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终不得不生活在黑暗之中。福州眼科医院作为三级眼科专科医院,目前已开设有眼表与角膜专科,由董诺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可常规开展核黄素紫外光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深板层角膜移植、角膜小穿孔微创修补、角膜墨染及眼表重建术,让角膜病患者不再需要求医北上,在家门口就可进行角膜移植类的手术,重见光明。
近日,泉州华厦眼科医院在董诺博士带领下,在一个月内成功实行两例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帮助患者重获“光明”。来自河南的李先生,因童年与小伙伴玩耍时不慎将铁条插入右眼,造成严重的眼外伤。十几年间,李先生便在全国各地眼科医院辗转,开启漫长的“光明之行”,直到碰到了董诺博士,才停止全国各地不同医院找专家。“董主任技术高超,董主任在哪我就去哪找他,我非常信任董主任。”李先生表示。今年7月份,李先生右眼又出现视力模糊,他便直接联系董诺博士。董诺博士通过在微信上与李先生的远程交流过程中,判断李先生可能是“右眼角膜白斑”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挽回视力,建议李先生尽早处理好工作,同时他在泉州华厦这边将尽快的为李先生安排角膜资源。
此外,董诺医生还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眼内注药术等显微手术。他多次参加省市白内障复明工程及缅甸、柬埔寨、印度等一带一路白内障光明行活动,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三、教学贡献:培养眼科新生力量
作为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董诺医生不仅在临床和科研方面表现卓越,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担负厦门大学、厦门医学院、泉州医高专等学校的授课、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在读研究生3名,并连续20余次在眼科技术新进展讲习班授课,参与培养各届省内眼科医师学员2000余次。
在教学过程中,董诺医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他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为案例,为学生讲解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在他和李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在比赛中展示了卓越的科研水平和临床素养。这个荣誉不仅是对学生个人努力的褒奖,也是对导师在培养学生中的执着追求和艰辛付出的充分肯定。
四、社会担当:推动眼科事业发展
董诺医生担任着众多社会职务,如泪膜和眼表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干眼学组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福建省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等。他积极参与行业学术交流和标准制定,为推动福建乃至全国的眼科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3年,泉州华厦眼科医院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成立,拥有董诺教授、李学喜教授等专家,是一个科研创新能力极强,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勇于创新的研究团队,为医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高端智力支撑。未来,泉州华厦眼科医院将充分发挥泉州市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和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双引擎”驱动作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吸纳集聚博士、博士后人才,全面推进医院医、教、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等服务能力水平。董诺医生作为团队的重要成员,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五、患者口碑:贴心服务赢得信任
在门诊中,董诺院长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像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耐心细致、由浅及深地为每一位患者讲解病情,患者们都倍感亲切,纷纷夸奖董主任医术高超,让人信心倍增,简直就是治愈系医生。
厦门的吴先生眼睛反复红肿,视力下降,还伴有瘙痒。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过敏,没想到去医院检查,医生便要求他立即住院。吴先生在厦门眼科中心被查出眼部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再不治疗,可能会导致角膜溃疡,甚至穿孔。董诺博士接诊吴先生时,吴先生的眼睛肿得像桃子,结膜充血也很严重。原来,吴先生在工地上班,半年前他的右眼被飞溅的水泥所伤。虽然当时做了治疗,但这只眼睛似乎开始“问题不断”,反复发红、肿痛,有时还伴有瘙痒,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点什么药水都不见好。整个眼睛越肿越大,出门时别人还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你需要住院检查。”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董诺博士高度怀疑吴先生眼内感染了病毒,需要提取眼睛前房内的房水进行化验检测,以便确认病原体,再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取的样本送检后,很快有了结果。吴先生感染的是巨细胞病毒。在董诺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吴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六、展望未来:继续书写光明篇章
董诺医生在福建眼科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眼科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在科研方面,他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角膜病、干眼等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案。
在临床方面,他将继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他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眼科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推动福建眼科事业的发展。
在教学方面,他将继续培养更多的眼科人才,为眼科事业的发展储备力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更多的年轻医生热爱眼科事业,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董诺医生是一位集科研、临床、教学于一身的眼科专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生的责任和担当,为福建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福建的眼科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