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维度 | 普通眼底照相 | 欧堡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 |
---|---|---|
散瞳要求 | 部分情况需散瞳,散瞳前需询问青光眼病史、测量眼压等,用短效散瞳剂滴眼使瞳孔散大至7 - 8mm,散瞳后视物模糊、畏光约6 - 8小时 | 无需散瞳,瞳孔大小≥2mm即可成像 |
视野范围 | 传统眼底检查往往只能看到50°视网膜的部分区域 | 成像范围以200°占据很大优势,能够覆盖眼底82的视网膜,加上眼位引导功能,拍照范围可达到220° - 240° |
成像速度 | 未提及明显的快速成像特点 | 快速高清出图,0.4秒内完成一张图像的捕捉,新增自动拍摄功能,节省人力和时间 |
分辨率 | 未提及相关分辨率信息 | 获取图像的分辨率是14um,像素3900*3072,景深大约18um,可以拍摄到普通眼底照相机不能成像的眼底图像 |
适用人群 | 适用于各类眼科疾病患者,但对有青光眼等疾病有特殊要求 | 尤其适用于眼球震颤、糖尿病、青光眼等疾病 |
检查室灯光要求 | 未提及相关要求 | 对检查室灯光基本无要求 |
解释说明: - 散瞳:是指通过药物使瞳孔散大,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眼底情况,但散瞳后会有一些不适反应和恢复时间。 - 视野范围:指的是眼底照相能够拍摄到的视网膜区域大小,范围越大越能全面观察眼底病变。 - 成像速度:即完成一张眼底图像拍摄所需的时间,速度快能提高就诊效率。 - 分辨率:反映图像的清晰程度,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能发现更细微的病变。
引言
在眼科医院,拍照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记录,它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门诊照相记录患者的整体情况,到眼底照相深入观察眼底的细微病变,每一张照片都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信息。那么,眼科医院的拍照究竟有哪些标准要求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门诊照相的标准要求
适用对象与目的
门诊照相适用于各类患者,涵盖了多种疾病情况。对于皮肤病患者,如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拍照可以记录皮肤的症状和变化;整形美容患者在整形手术前后进行拍照,能够直观地对比手术效果;伤口患者,包括外科手术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通过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伤口的恢复进程;疤痕患者的瘢痕形态和变化也能通过照片进行监测;手术患者,像骨折手术、眼科手术等,照片可作为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的重要记录;慢性病患者,例如白血病、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门诊照相有助于跟踪病情发展。其目的主要是记录和保存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过程,作为医学档案,用于比较分析、疾病监测、诊断和治疗决策以及医学研究和教学参考。
照片质量要求
照片内容要真实、清晰、有吸引力,能展示医院的专业性和温馨感。对于门诊照相来说,清晰的照片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真实的照片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照片失真而导致的误诊。有吸引力的照片可以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同时也方便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眼底照相的标准要求
操作前准备
在进行眼底照相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护士要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以保证操作的卫生和规范。仪器方面,要配备眼底照相仪、电脑、扫码枪等,并且确保仪器功能正常,处于备用状态。物品准备包括速干手消剂、颌托纸等。打开眼底照相仪和电脑,输入账号及密码,进入体检系统,点击“图片上传程序”登录。同时,对于患者,要询问其是否有青光眼病史,常规测量眼压,眼压正常者方可散瞳,以避免过敏症状、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青光眼、高眼压等。散瞳前告知病人瞳孔散大后视物会模糊、畏光,需要约6 - 8小时才能恢复正常。
仪器设备标准
眼底照相机主机光学系统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视场角度要≥45°,这样才能保证拍摄到足够范围的眼底图像;工作距离≥42mm,以确保拍摄的准确性;拍摄类型需包含免散瞳彩照,散瞳彩照,眼前节照相,眼底荧光造影等,满足不同的检查需求;辅助定位功能采用双圆点,便于准确对焦;对焦方式有劈裂线聚焦、自动对焦、双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对焦方式;拍照主光源系统为LED光源系统,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光源亮度调节为无极调节,能够根据不同的拍摄情况进行调节;固视灯采用内置11点LED固视灯 + 外置固视灯,均为绿色,有助于患者保持眼球稳定;瞳孔模式切换≥3档,需具有老年人、儿童等小瞳孔者专用模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小拍摄瞳孔直径固视灯≤3.3mm;额托上下调节方式为旋钮转轮,方便调节高度;仪器移动方面,主机光学体可实现上下,左右摆动,便于调整拍摄角度;与患者接触部分,额托,头托以及其支架均需采用绝缘材料,确保患者的安全。
图像采集系统要求数码采集形式为外置单反相机,采集像素≥2400万像素,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图像传输连接方式为USB连接传输,方便快捷。软件系统方面,要配套影像系统软件,并取得局登记证书;操作软件系统语言为中文操作系统,方便医生操作;人机界面采用电脑主屏和主机副屏双屏幕,双屏幕均需面对操作者,并可实现眼底红外实时监控画面,便于医生观察和操作。
拍摄过程要求
在拍摄过程中,医生要主动接过受检者指引单,礼貌地说“您好,您请坐”。对受检者进行评估,对光高度敏感者、近期进行过光力学治疗者及近期服用过光敏感性药物者禁止做此项检查。查对受检者姓名、ID号,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其合作。受检者取坐位,调整桌子及椅子的高度,使其下颌放在颌托中央。若欲显示眼底肿瘤的占位情况,则应聚焦在肿瘤表面而不是聚焦在视网膜上。另外,正确掌握闪光强度也很要紧。一般做眼底彩色照相(用负片)时,闪光强度在36W/s这一档即可;而做眼底血管造影时,应不低于200W/s。若患眼有屈光混浊,操作者可依据自身的经验适当调整闪光强度。
医生和患者的体位均应自然、舒适。在做眼底血管造影时,要求患者下颌要靠在颌托上,不能悬空;前额应紧靠在额托上而不要后仰;非受检眼须保持固视头架上的固视灯;照相过程中受检眼应尽量睁大,防止眼睑遮盖瞳孔或睫毛遮挡光线。如受检眼有炎症时特别畏光,可适当滴用表麻剂后再照相,若仍不能很好配合,则可由护士帮助撑开眼睑再照,但时间不宜过长。
不同设备的特点及优势
普通眼底照相机
普通眼底照相机在眼科检查中应用广泛,它能够满足基本的眼底检查需求。通过散瞳后进行拍照,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眼底的结构和病变情况。然而,普通眼底照相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视野范围相对较小,可能无法全面观察到周边视网膜的病变;成像速度相对较慢,可能会影响就诊效率;部分患者散瞳后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不适症状,恢复时间较长。
欧堡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
欧堡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无需散瞳,对瞳孔直径要求小,瞳孔大小≥2mm即可成像,并且对检查室灯光基本无要求,大大提高了就诊效率。其次,其成像范围以200°占据很大优势,能够覆盖眼底82的视网膜,加上眼位引导功能,拍照范围可达到220° - 240°,可以让医生更全面地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底结构,尤其周边视网膜的病变、视网膜脱离的范围等都能更清晰呈现,大大减少漏诊的可能。再者,它成像快,0.4秒内完成一张图像的捕捉,新增自动拍摄功能,极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使诊疗流程简明快捷,大大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此外,它获取图像的分辨率是14um,像素3900*3072,景深大约18um,可以拍摄到普通眼底照相机不能成像的眼底图像。尤其适用于眼球震颤、糖尿病、青光眼等疾病。
照片的保存与应用
保存要求
眼科医院拍摄的照片作为患者的医学档案,需要妥善保存。照片应存储在安全、稳定的存储设备中,如医院的服务器或专门的医学影像存储系统。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对照片进行分类、编号和索引,以便于查询和使用。照片的保存期限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定,一般来说,要长期保存,以备后续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参考。
应用范围
这些照片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诊断方面,医生可以通过照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医生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医学研究和教学方面,照片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同时也可以用于教学培训,提高医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结论
眼科医院的拍照标准要求涵盖了多个方面,从门诊照相到眼底照相,从操作前准备到拍摄过程,从仪器设备标准到照片的保存与应用,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这些标准要求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拍照标准要求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患者也应该选择正规、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照片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眼科医院和医生来说,要严格遵守拍照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眼科拍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医院和医生要及时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未来,我们相信眼科医院的拍照标准要求会更加完善,拍照技术会更加先进,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突破。